2025年上海电力大学在广西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上海电力大学(在广西招生代码10256)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广西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120人,包含26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1人,四年制)、能源与动力工程(12人,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上海电力大学2024广西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上海电力大学在广西【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20人,涉及26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储能科学与工程(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3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应用物理学(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应用化学(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色盲、色弱者不取) | 3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5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测控技术与仪器(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色盲、色弱者不取) | 3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12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3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储能科学与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2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能源服务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21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能源互联网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5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电子科学与技术(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通信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3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3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自动化(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5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软件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信息安全(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3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色盲、色弱者不取) | 2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核工程与核技术(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 | 4 | 四 |
广西 | 物+化 | 本科 | 环境工程(4年,7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色盲、色弱者不取) | 3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广西招生吗等情况,以上海电力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上海电力大学简介
上海电力大学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1月升格为本科,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四千余人,教职工一千余人。
近年来,学校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研总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其中国家“973”“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等多种类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500多项;近年来,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59项,其中国家奖3项。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多篇论文入选ESI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