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肥工业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90位,位列安徽省内排名第3名。
国内排在合肥工业大学之前的高校是:东华大学(全国第89名),排在之后的是:宁波大学(全国第91名);在安徽省内位居合肥工业大学之前的是:安徽大学(省内第2名),排在之后的是:安徽医科大学(省内第4名)。
2024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合肥工业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合肥工业大学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 合肥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8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83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3 | 83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83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 合肥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5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54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3 | 47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49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 合肥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合肥工业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8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88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2 | 80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021 | 76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合肥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合肥工业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3)
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内排名仅次于安徽大学,排名第3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 | 安徽大学 | 综合 | 合肥市 | 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3 | 合肥工业大学 | 理工 | 合肥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4 | 安徽医科大学 | 医药 | 合肥市 | 省重点,保研 | 公办 |
三:合肥工业大学简介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教育部 |
创建时间 | 1945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19,二级:0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39,二级:0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所在城市 | 合肥市 | 办学层次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加强需求引导型基础研究,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有组织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中得到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重大奖项。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