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大学在湖北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广西大学(在湖北招生代码H89001、H89002、H89003)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湖北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133人,包含27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林学(5人,四年制)、会计学(5人,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5人,四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新闻传播学类(5人,四年制)、泰语(5人,四年制)、外国语言文学类(5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广西大学2024湖北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广西大学在湖北【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08人,涉及22个本科专业。其中林学(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物理学(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湖北 | 物+不限 | 本科 | 金融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不限 | 本科 | 工商管理(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不限 | 本科 | 会计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不限 | 本科 | 公共事业管理(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物理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3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海洋科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车辆工程(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信息安全(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土木工程(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矿物资源工程(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轻工类(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农业资源与环境(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动物科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动物医学(办学地点:南宁市)(学制:五年) | 5 | 五 |
湖北 | 物+化 | 本科 | 林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广西大学2024湖北省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广西大学在湖北【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5人,涉及5个本科专业。其中新闻传播学类(5人),法学(5人)。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湖北 | 史+不限 | 本科 | 法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史+不限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史+不限 | 本科 | 外国语言文学类(需口试;外语语种:英语;英语、翻译;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史+不限 | 本科 | 泰语(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湖北 | 史+不限 | 本科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告学;办学地点:南宁市) | 5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湖北招生吗等情况,以广西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广西大学简介
广西大学坐落于素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大力实施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打造领军团队及创新人才队伍,推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等九个方面的创新举措,产生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近年来,王双飞院士主持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郑皆连院士领衔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团队奖牌,主持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第16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获第36届国际桥梁大会(IBC)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获2020年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2021年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青年教师谢斐作为唯一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以“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趋近同步辐射理论极限”为题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Nature)发表研究成果,实现了以广西本地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在《自然》发文的历史性突破。2006年以来,学校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6项,获广西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项,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5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