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云南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云南招生代码4262)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云南省专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44人,包含10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10人,三年制)、工程造价(7人,三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4人,三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工程造价(3人,三年制)、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2人,三年制)、旅游管理(2人,三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24云南省招生计划表(理科)
专科批: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云南【专科批】共计划招收31人,涉及10个专科专业。其中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10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船舶工程技术(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船舶工程技术 | 1 | 三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 | 1 | 三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现代物流管理 | 2 | 三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 | 1 | 三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工程造价 | 7 | 三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10 | 三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4 | 三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1 | 三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旅游管理 | 2 | 三 |
云南 | 理科 | 专科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2 | 三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24云南省招生计划表(文科)
专科批: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云南【专科批】共计划招收13人,涉及8个专科专业。其中工程造价(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船舶工程技术(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船舶工程技术 | 1 | 三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 | 1 | 三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现代物流管理 | 1 | 三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 | 1 | 三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工程造价 | 3 | 三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2 | 三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旅游管理 | 2 | 三 |
云南 | 文科 | 专科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2 | 三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云南招生吗等情况,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附: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简介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办学始于1953年,200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交通部直属的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武汉水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独立设置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学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样板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国家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首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单位、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质省级基地;是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A类立项建设单位、湖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物流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单位,是湖北高职院校四个定向培养军士的学校之一。
学校积极推进科技平台建设,获批成立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分站、湖北省科协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科协、湖北省机械工程协会高教专委会。2022年学校联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七一〇研究所、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海宇创新(武汉)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大型船舶水下清洗机器人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进步奖三等奖。学校拥有海船船员的培训资质、25个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培训与社会服务到账经费连续两年突破千万元,年均开展公益培训达4万余人日。学校学报是“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和“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2022年获评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期刊”、高职成高学报研究会组“精品期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