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大学在江苏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安徽大学(在江苏招生代码230302、230303、230304、230301)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江苏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92人,包含28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应用物理学(10人,四年制)、数字媒体技术(9人,四年制)、应用统计学(9人,四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新闻传播学类(4人,四年制)、历史学类(4人,四年制)、法学类(3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安徽大学2024江苏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安徽大学在江苏【本科批】共计划招收68人,涉及21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物理学(10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江苏 | 物+不限 | 本科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2 | 四 |
江苏 | 物+不限 | 本科 | 经济学 | 2 | 四 |
江苏 | 物+不限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3 | 四 |
江苏 | 物+不限 | 本科 | 数字经济 | 2 | 四 |
江苏 | 物+不限 | 本科 | 工商管理类 | 3 | 四 |
江苏 | 物+不限 | 本科 | 英语(只招英语考生)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数学类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3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材料类 | 3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网络工程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自动化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蜀山校区)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统计学(蜀山校区)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蜀山校区)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测绘工程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应用物理学(中外合作办学)(该校要求报考该专业外语成绩不低于115分) | 10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应用统计学(中外合作办学)(该校要求报考该专业外语成绩不低于115分) | 9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数字媒体技术(中外合作办学)(该校要求报考该专业外语成绩不低于115分) | 9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安徽大学2024江苏省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安徽大学在江苏【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4人,涉及9个本科专业。其中新闻传播学类(4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汉语国际教育(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汉语国际教育(龙河校区) | 2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历史学类(龙河校区) | 4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新闻传播学类(龙河校区) | 4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经济学(在蜀山校区学习) | 2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工商管理类(在蜀山校区学习) | 3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德语(在蜀山校区学习) | 2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西班牙语(在蜀山校区学习) | 2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法学类(在蜀山校区学习) | 3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行政管理(在蜀山校区学习)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江苏招生吗等情况,以安徽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安徽大学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
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5‰);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59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107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全职引育“国家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级领军人才34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365人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7个高端创新平台以及安徽省实验室等38个省级科研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6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50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