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安徽大学2024年在江苏最低录取分数线预估为:【历史类】本科批588分左右;【物理类】本科批590分左右。
以下为2021-2023年安徽大学历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近三年在江苏录取分数线:
1、2023年安徽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85分(位次44515);【历史类】本科批590分(位次6199)。
2、2022年安徽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56分(位次48944);【历史类】本科批567分(位次6073)。
3、2021年安徽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34分(位次52119);【历史类】本科批579分(位次5234)。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安徽大学近三年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1-2023)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安徽大学历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安徽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江苏 | 物理类(物理+不限) | 本科批 | 585 | 44515 | 448 |
2023 | 江苏 | 物理类(物理+不限) | 本科批 | 612 | 24194 | 448 |
2023 | 江苏 | 历史类(历史+不限) | 本科批 | 590 | 6199 | 474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安徽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江苏 | 物理类(物理+不限) | 本科批 | 556 | 48944 | 429 |
2022 | 江苏 | 物理类(物理+不限) | 本科批 | 583 | 24972 | 429 |
2022 | 江苏 | 历史类(历史+不限) | 本科批 | 567 | 6073 | 471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安徽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1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1 | 江苏 | 物理类(物理+不限) | 本科批 | 534 | 52119 | 417 |
2021 | 江苏 | 物理类(物理+不限) | 本科批 | 573 | 21100 | 417 |
2021 | 江苏 | 历史类(历史+不限) | 本科批 | 579 | 5234 | 476 |
各专业分,详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最低分是指普通类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包含提前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即达到此分数线的考生有机会参与相应批次的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会因各专业竞争情况、报考人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安徽大学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
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5‰);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3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59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107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全职引育“国家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级领军人才34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365人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7个高端创新平台以及安徽省实验室等38个省级科研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6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50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