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财经大学在新疆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山东财经大学(在新疆招生代码1356)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新疆本二、本二(单列类外语)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128人,包含23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本科预科班(58人,四年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人,四年制)、外国语言文学类(4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外国语言文学类(6人,四年制)、公共管理类(4人,四年制)、新闻学(3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山东财经大学2024新疆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山东财经大学在新疆【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00人,涉及18个本科专业。其中本科预科班(58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物流管理(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经济统计学 | 4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商务英语) | 4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精算学 | 3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3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数字媒体技术 | 3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经济学类(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税收学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金融工程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金融数学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资产评估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物流管理 | 1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本科预科班(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财政学、税收学、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公共管理类)(在本校预科一年) | 58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山东财经大学2024新疆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山东财经大学在新疆【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8人,涉及12个本科专业。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6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资产评估(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商务英语) | 6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4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新闻学 | 3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经济学类(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学) | 2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金融学 | 2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保险学 | 2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法学 | 2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2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财务管理 | 2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 | 1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资产评估 | 1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 | 物流管理 | 1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新疆招生吗等情况,以山东财经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山东财经大学简介
山东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高校,坐落于享有泉城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较大、办学特色鲜明,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教育、艺术八大学科门类,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的财经类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学历、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30人,其中教授378人、副教授69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34人。博士生导师121人,硕士生导师709人。1人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16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工程);16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7人入选财政部人才库专家,21人次入选“泰山学者”工程,20人入选省级教学名师,39人次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齐鲁文化名家、山东省金融高端人才。10人次获山东省科学技术青年奖、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等称号。全职引进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人。2022年,学校获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评估“优秀”等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