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科技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43位,位列上海市内排名第7名。
国内排在上海科技大学之前的高校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第42名),排在之后的是:华东理工大学(全国第44名);在上海市内位居上海科技大学之前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省内第6名),排在之后的是:上海大学(省内第8名)。
2024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上海科技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上海科技大学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 上海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上海科技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42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42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2023 | 45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55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2. 上海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上海科技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5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2 | 58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3. 上海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上海科技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45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45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45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53 | 上海科技大学 | 上海 浦东新区 | 理工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查看更多数据请进入: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上海科技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3)
上海科技大学在上海市内排名仅次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排名第7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6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医药 | 杨浦区 | 211,双一流,国重点,研究生院 | 公办 |
7 | 上海科技大学 | 理工 | 浦东新区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8 | 上海大学 | 综合 | 宝山区 | 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三:上海科技大学简介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市政府 |
创建时间 | 2013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1,二级:0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4,二级:0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所在城市 | 上海市 | 办学层次 | 双一流,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上海科技大学(ShanghaiTech University,简称上科大、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2022年2月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学校按照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1000人规模的教授队伍,规划选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已选聘622位教授(特聘教授291位,常任教授到位312位,教学教授19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5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0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7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位。
学校结合“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坚持按照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实行实验室轮转制,扩大研究生对学科专业、导师、课题的选择权,扩展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坚持以硕博连读为主的连贯培养,实行严格的博士生资格考试。遵循“科研中成长”的研究生培养规律,探索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新机制。结合重大科学设施和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特别开设围绕大科学装置设施的专业课程、讲座报告、上机培训。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研究平台和尖端的技术手段,与导师共同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学校积极拓展与国际名校的研究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研究生国际访学、参加国际会议,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交流能力。已开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BeSTEC项目、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流项目、牛津大学交流项目、基于导师实质性科研合作的博士生国际交流计划等。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