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120位,位列内蒙古内大学排名第1名,为中国高水平大学。
国内排在内蒙古大学之前的高校是:广州大学(全国第119名),排在之后的是:广西大学(全国第120名);在内蒙古内位居内蒙古大学之后的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省内第2名)。
2025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内蒙古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内蒙古大学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 内蒙古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内蒙古大学2025年全国排名第120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120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综合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4 | 117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综合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3 | 137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综合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 内蒙古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内蒙古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1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4 | 116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综合 |
2023 | 113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综合 |
2022 | 119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综合 |
3. 内蒙古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N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内蒙古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3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3 | 239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综合 |
2022 | 196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综合 |
二:内蒙古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内蒙古大学在内蒙古内高校排名第1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所在地 | 性质 | 全国排名 |
---|---|---|---|---|---|
1 | 内蒙古大学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呼和浩特市 | 公办 | 120 |
2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呼和浩特市 | 公办 | 170 |
3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呼和浩特市 | 公办 | 175 |
4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呼和浩特市 | 公办 | 183 |
注:省内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榜 |
三:内蒙古大学简介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自治区政府 |
创建时间 | 1957年 | 博士点数量 | 13 |
硕士点数量 | 24 | 学校类型 | 公办 |
所在城市 |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办学层次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400余公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1957年高起点创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1956—1968),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
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基地1个,另在生物学、生态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领域设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重点研究平台12个;有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61个。党的十八大以来,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8项(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特等奖等奖项53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27项(其中,一等奖21项),全国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第四届民族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3项,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优秀奖1项、三等奖1项,2023年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提名奖1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