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工业大学最新排名全国第109名(综合排名数据)。
排在北京工业大学前3位的分别是:贵州大学(综合排名:106)、哈尔滨医科大学(综合排名:107)、北京协和医学院(综合排名:108),排在后3位的分别是上海纽约大学(综合排名:110)、东北林业大学(综合排名:110)、太原理工大学(综合排名:111)。
该排名数据来自“校友会”、“软科”、“QS”、“USNews”、“快志愿”等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全国大学排行榜,仅供参考!
一:历年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榜
1.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2024年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63位和第66位,而到了2025年,其排名下降至第72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72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4 | 66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3 | 63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2 | 63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1 | 59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看,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2024年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69位和第62位,而到了2025年,其排名下降至第67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67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4 | 62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3 | 69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2 | 72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2021 | 66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中国高水平大学 |
3.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QS版)
按QS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2024年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45位和第48位,而到了2025年,其排名下降至第50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50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4 | 48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3 | 45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2 | 42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1 | 59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4.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U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北京工业大学2021、2022年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61位和第66位,而到了2023年,其排名提升至第64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64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2 | 66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2021 | 61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朝阳区 | 理工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二:北京工业大学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覆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学校于2017年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顺利通过首轮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0个学科跻身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50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总论、物理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数学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设置28个教学科研机构;开设本科专业70个,研究生专业覆盖34个学科(含1个自设交叉学科),21个专业学位类别;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其中,出站112人、进站102人、在站314人。国家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8个。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111计划”引智基地4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级科研基地4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2种。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市政府 |
创建时间 | 1960年 | 博士点数量 | 20 |
硕士点数量 | 33 | 学校类型 | 理工类 |
所在城市 | 朝阳区 | 办学层次 | 211,双一流,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