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54位,位列陕西省内大学排名第4名,为中国一流大学。
国内排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前的高校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第53名),排在之后的是:合肥工业大学(全国第55名);在陕西省内位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之前的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省内第3名),排在之后的是:西北大学(省内第4名)。
2025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5年全国排名第5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5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中国一流大学 |
2024 | 52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中国一流大学 |
2023 | 5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中国一流大学 |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7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4 | 7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2023 | 7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2022 | 7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QS版)
按QS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57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4 | 5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2023 | 47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US.N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5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3 | 58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2022 | 5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咸阳市 | 农林 |
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省内高校排名仅次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4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所在地 | 性质 | 全国排名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西安市 | 公办 | 15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 西安市 | 公办 | 23 |
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西安市 | 公办 | 43 |
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咸阳市 | 公办 | 54 |
5 | 西北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西安市 | 公办 | 69 |
6 | 空军军医大学 | 世界高水平大学 | 西安市 | 公办 | 71 |
7 | 空军工程大学 | 中国一流大学 | 西安市 | 公办 | 72 |
注:省内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榜 |
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简介
是否是985 | 是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教育部 |
创建时间 | 1934年 | 博士点数量 | 15 |
硕士点数量 | 28 | 学校类型 | 公办 |
所在城市 | 陕西 咸阳市 | 办学层次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经济林果育种与栽培、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工程、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以及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合校以来,学校牢记服务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使命,始终站在助推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前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一等奖99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78件。研究的黄土高原苹果优质高效绿色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支撑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公认、全国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这一世界难题,助推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