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山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中山大学2024年在江苏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651分;【历史类】本科批628分。
以下为2022-2024年中山大学历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近三年在江苏录取分数线:
1、2024年中山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51分;【历史类】本科批628分。
2、2023年中山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53分;【历史类】本科批631分。
3、2022年中山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623分;【历史类】本科批607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中山大学近三年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中山大学历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中山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3专业组)(广州)以下专业除注明外第一学年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第二学年起在广州校区东校园学习) | 本科 | 646 | 5945 | 462 |
2024 | 物理类(物+化)(04专业组)(广州)报考该专业组有色觉要求详询院校。以下专业第一学年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第二学年起在广州校区北校园学习) | 本科 | 647 | 5643 | 462 |
2024 | 物理类(物+化)(05专业组)(广州)以下专业除注明外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 | 本科 | 651 | 4499 | 462 |
2024 | 历史类(史+政)(02专业组)(广州) | 本科 | 627 | 923 | 478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1专业组)(以下专业除注明外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广州) | 本科 | 628 | 861 | 478 |
2、中山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物理类(物+化或物+生)(05专业组)(以下各专业除注明外在广州校区北校园学习报考该专业组有色觉要求详询院校 | 本科 | 647 | 6253 | 448 |
2023 | 物理类(物+化)(04专业组)(以下各专业均在广州校区东校园学习 | 本科 | 648 | 5893 | 448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03专业组)(以下各专业除注明外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 | 本科 | 653 | 4396 | 448 |
2023 | 历史类(史+政)(02专业组) | 本科 | 628 | 1024 | 474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01专业组)(以下各专业除注明外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 | 本科 | 631 | 841 | 474 |
3、中山大学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物理类(物+化)(05专业组)(以下各专业除注明外在广州校区北校园学习(广州) | 本科 | 622 | 5049 | 429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04专业组)(广州) | 本科 | 623 | 4780 | 429 |
2022 | 历史类(史+政)(03专业组)(广州) | 本科 | 600 | 987 | 471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01专业组)(广州)(以下各专业除注明外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学习) | 本科 | 601 | 928 | 471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02专业组)(广州) | 本科 | 607 | 583 | 471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中山大学在江苏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中山大学简介: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中山大学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入推动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落实“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多样性开放型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的投入,逐步拓展“宽口径、厚基础、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学校首次在2022级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中开设体育、美育公共选修课。注重发挥教学成果奖在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提高教育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