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河南工程学院2024年在江苏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物理类】本科批521分;【历史类】本科批516分。
以下为2022-2024年河南工程学院历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考生可参考最近三年趋势预测今年江苏高考多少分能上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近三年在江苏录取分数线:
1、2024年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21分;【历史类】本科批516分。
2、2023年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507分;【历史类】本科批509分。
3、2022年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最低为:【物理类】本科批493分;【历史类】本科批500分。
历年各批次招生详细数据,详见如下表格,或登录快志愿AI模拟填报助手获取。
附:河南工程学院近三年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2-2024)
建议重点关注近三年的录取位次排名,可以将河南工程学院历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进行对比。
1、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4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4 | 物理类(物+化)(05专业组)(郑州)(以下专业除注明外在桐柏路校区学习) | 本科 | 496 | 150226 | 462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4专业组)(郑州) | 本科 | 510 | 132149 | 462 |
2024 | 物理类(物+地+化)(06专业组)(郑州) | 本科 | 516 | 124308 | 462 |
2024 | 物理类(物+不限)(03专业组)(郑州) | 本科 | 521 | 117794 | 462 |
2024 | 历史类(史+不限)(01专业组)(以下专业在龙湖校区学习郑州) | 本科 | 515 | 33682 | 478 |
2024 | 历史类(史+政)(02专业组)(郑州) | 本科 | 516 | 33212 | 478 |
2、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3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物理类(物+化)(04专业组)(以下各专业除注明外在桐柏路校区学习) | 本科 | 472 | 154057 | 448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03专业组)(以下各专业均在龙湖校区学习) | 本科 | 499 | 128535 | 448 |
2023 | 物理类(物+地)(05专业组) | 本科 | 504 | 123513 | 448 |
2023 | 物理类(物+不限)(02专业组)(以下各专业除注明外在龙湖校区学习) | 本科 | 507 | 120486 | 448 |
2023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09 | 36368 | 474 |
3、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苏录取分数线2022
年份 | 科目(招生方向) | 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2 | 物理类(物+化)(04专业组)(以下各专业除注明外在桐柏路校区学习(郑州) | 本科 | 473 | 132680 | 429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03专业组)(以下各专业均在龙湖校区学习(郑州) | 本科 | 487 | 120091 | 429 |
2022 | 物理类(物+不限)(02专业组)(以下各专业除注明外在龙湖校区学习(郑州) | 本科 | 489 | 118189 | 429 |
2022 | 物理类(物+地)(05专业组)(郑州) | 本科 | 493 | 114387 | 429 |
2022 | 历史类(史+不限) | 本科 | 500 | 37213 | 471 |
注:最低分是指各批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河南工程学院在江苏各专业历年录取分,详见:快志愿助手。
河南工程学院简介:
河南工程学院地处河南省省会郑州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河南省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首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首批“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荣获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煤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等。学校入选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学校科研成效显著。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2个,校级创新团队8个,河南省电子陶瓷材料与应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纺织新产品开发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绿色开采精细地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制造系统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动力集成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21个,是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研发基地。学校分别参与了“新型城镇建筑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纺织新产品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近年来,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800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应急管理专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100余项,省级重点研发专项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项、三等奖15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1项,河南省发展研究奖6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