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是一所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27个学院,103个本科专业,那么安徽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排名怎么样?学什么专业好?
一:安徽大学王牌专业名单(最新)
1、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生物科学、新闻学、考古学、法学、英语、电子信息工程。
2、安徽省级特色专业5个: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物流管理、环境科学、档案学、电子商务。
3、学科评估(第四轮):B(应用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C+(哲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C(理论经济学、中国史、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C-(考古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4、双一流建设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这些都是安徽大学优势特色专业,是本校排名最好的专业,也是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安徽大学专业排名榜,欢迎参考!
二:安徽大学专业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安徽大学王牌专业排名(研究型):新闻学(全国第9名)、汉语言文学(全国第10名)、材料物理(全国第4名)、考古学(全国第8名)、政治学与行政学(全国第12名)、生物科学(全国第16名)、通信工程(全国第17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全国第27名)、法学(全国第35名)、思想政治教育(全国第51名)。
专业档次 | 全国排名 | 专业名称 | 星级排名 | 办学层次 |
---|---|---|---|---|
A+ | 9 | 新闻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10 | 汉语言文学 | 6★ | 世界高水平、中国顶尖专业 |
A+ | 4 | 材料物理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8 | 考古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2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6 | 生物科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7 | 通信工程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2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35 | 法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51 | 思想政治教育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4 | 知识产权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7 | 编辑出版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9 | 环境设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0 | 物联网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广播电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2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5 | 物流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6 | 绘画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6 | 信息安全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7 | 环境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7 | 电子商务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8 | 汉语国际教育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9 | 社会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0 | 哲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0 | 统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财政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1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2 | 旅游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2 | 应用物理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2 | 生态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27 | 经济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1 | 测绘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4 | 历史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4 | 人力资源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4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6 | 工商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8 | 电子信息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9 | 化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39 | 金融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1 | 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3 | 会计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4 | 软件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7 | 生物工程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1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6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7 | 英语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59 | 市场营销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66 | 行政管理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73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8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11 | 戏剧影视导演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4 | 图书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5 | 网络与新媒体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7 | 档案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3 | 表演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25 | 网络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5 | 法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6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36 | 德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55 | 俄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1 | 地理信息科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63 | 社会工作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7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96 | 日语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05 | 物理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116 | 视觉传达设计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三:安徽大学王牌专业简介
1.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一般大学都设在生命科学院内,与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是兄弟专业。其专业涉及面相当广,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神经学,生理学,组织学,解剖学等。生物科学(和生物学不同),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行为和生物起源、进化与遗传发育等,经历实验生物科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科学等发展时期。
2.新闻学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
3.考古学
考古学,即考究古代的学科,属于人文科学,在中国是历史学的分支,而世界其他国家则多从属于人类学。考古学旨在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4.法学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法学是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大类,也是中国大学的十大学科体系之一,包括法学、政治学、公安学、社会学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5.英语
英语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作为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也是欧盟以及许多国际组织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拥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母语使用者人数。
四:安徽大学简介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4个学科进入前3‰);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3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437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142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全职引育“国家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级领军人才73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523人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7个高端创新平台以及安徽省实验室等38个省级科研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新光波导材料”研究成果刊载在Science期刊;学校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9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位居省属高校本级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46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