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黑龙江电气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2025-03-21 18:27:35

黑龙江电气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黑龙江招生电气类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16所。在本省,有2所高校开设了电气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东北林业大学;而在省外,有15所高校面向黑龙江省招生电气类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南理工大学。

黑龙江电气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附分数线)

一、黑龙江电气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黑龙江省招生电气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黑龙江电气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黑龙江本省开设电气类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2所,排名前二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东北林业大学(538分)、东北农业大学(517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东北林业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38
2东北农业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17

2、黑龙江电气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黑龙江招生电气类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南理工大学(608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596分)、北京交通大学(583分)、四川大学(579分)、上海大学(565分)、浙江工业大学(542分)、燕山大学(521分)、西安理工大学(515分)、陕西科技大学(509分)、贵州大学(506分)。

排名学校名称招生专业批次分数线
1华南理工大学电气类本一批608
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气类本一批596
3北京交通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83
4四川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79
5上海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65
6浙江工业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42
7燕山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21
8西安理工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15
9陕西科技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09
10贵州大学电气类本一批506
11湖南工业大学电气类本一批473
12宁波诺丁汉大学电气类本一批459
13宁波诺丁汉大学电气类本一批454
14内蒙古工业大学电气类本二批403
15内蒙古科技大学电气类本二批384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黑龙江省招生电气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黑龙江招生电气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东北农业大学

学校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现有1个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2个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8个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3个,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4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具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建校至今,已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2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初步形成了“以东北亚为主、博采众长”的国际交流特色。

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是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学生竞赛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依托单位。学校现有2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3、贵州大学

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定名为贵州大学。1951年11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97年8月,与贵州农学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历经120余年的建设发展,先后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做强贵州大学”,同年11月贵州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强贵州大学的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贵州需求”的要求,把贵州大学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202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做强贵州大学”,引领和带动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也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与43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95所院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拥有国家级“111”引智基地2个;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院校,先后在冈比亚大学设立孔子学院、美国普莱斯比学院设立汉语教学中心,分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高校合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此外,学校在SEAMEO(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AUN(东盟大学联盟)、EPU(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连续16年主、承、协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