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安徽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批高校一共有92所。在本省,有8所高校开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安徽农业大学;而在省外,有86所高校面向安徽省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北京科技大学。
一、安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安徽省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1、安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内榜)
安徽本省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本科批院校一共有8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安徽农业大学(532分)、安徽工业大学(511分)、合肥师范学院(495分)、淮北师范大学(491分)、安徽科技学院(482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安徽农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532 |
2 | 安徽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511 |
3 | 合肥师范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495 |
4 | 淮北师范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491 |
5 | 安徽科技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82 |
6 | 皖西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66 |
7 | 黄山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59 |
8 | 蚌埠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53 |
2、安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安徽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86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北京科技大学(624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27分)、湖南大学(624分)、四川大学(620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618分)、西北工业大学(615分)、中南大学(612分)、河海大学(607分)、北京化工大学(604分)、深圳大学(604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北京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29 |
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27 |
3 | 北京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24 |
4 | 湖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24 |
5 | 四川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20 |
6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18 |
7 | 西北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15 |
8 | 中南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12 |
9 | 河海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07 |
10 | 北京化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一批 | 604 | ... |
77 |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58 |
78 | 吉林化工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55 |
79 |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55 |
80 | 枣庄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55 |
81 | 黑龙江工业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54 |
82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53 |
83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53 |
84 |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49 |
85 | 长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38 |
86 | 西昌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本二批 | 434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安徽省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安徽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简介
1、皖西学院
皖西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综合性公办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朱蕴山先生1918年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六安市。学校是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安徽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单位、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第一届文明校园、安徽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了全国“样板支部”3个,全省“标杆院系”3个、“样板支部”7个以及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党建“双创”工作在全省高校中稳居“第一方阵”。学校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程”,获批教育部“红色文化育人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校、全省“三全育人”试点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三下乡”优秀团队等称号,1个家庭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世家,40多人次分别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模范教师”“最美科技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最美教师”“高校最美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获批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安徽省工人先锋号2个。《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安徽新闻联播》等报道了学校强党建、促发展、育人才的经验做法。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前身为北京石油学院,创办于1953年,以清华大学化工系、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了天津大学、北京大学等部分师资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为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奠定了探索发展之基。学校一校两地办学,北京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南麓,占地700余亩;克拉玛依校区位于被誉为“石油之城”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占地7000余亩。
攻坚克难,科技自强。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思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学校人均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特别是科研获奖居全国高校前列。现有油气资源与工程、重质油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室,油气生产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2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20个中石油重点实验室分室。油气学科领域研究优势突出,在非常规、深水、深地、清洁能源、管网安全等领域持续产出重大成果,在油气智能化、氢能、储能、CCUS等新兴研究领域取得快速发展,入选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十三五”期间,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18项,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主办的品牌期刊《Petroleum Science》(《石油科学》英文版)和《Journalof Palaeogeography》(《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分别入选国家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连续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3、深圳技术大学
深圳技术大学是广东省和深圳市 高标准建设的国际化、高水平、示范性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始筹建深圳技术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