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吉林招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5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中国海洋大学。
一、吉林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吉林省招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吉林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吉林招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工类)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5所,排名前五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中国海洋大学(544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482分)、防灾科技学院(422分)、河南理工大学(380分)、龙岩学院(35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中国海洋大学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一批A | 544 |
2 |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一批A | 482 |
3 | 防灾科技学院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二批A | 422 |
4 | 河南理工大学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二批A | 380 |
5 | 龙岩学院 |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 二批A | 351 |
二、在吉林招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简介
1、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2、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开创了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新模式。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首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按两个代码,面向全国一本线以上招生,学生完成学业后,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同一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同一学士学位证书。
宣城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宣城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宣城校区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学科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宣城校区专业建设,依托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以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为起点,逐渐形成与合肥两个校区互为依托的专业布局。学校负责规划筹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监督、招生就业等,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培养质量。学校组织精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落地宣城,作为宣城校区教学的中坚力量。宣城校区目前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系、电气与自动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设工程系、生态环境系、物流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文法系、英语系、食品科学系等12个系,1个基础部,共有23个本科专业,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与合肥校区差异化发展。目前,宣城校区有在校生10386名。
3、龙岩学院
龙岩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这里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拥有红色圣地、客家祖地、生态福地、创业宝地四张亮丽的名片。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建设高校、福建省文明学校。
学校紧扣福建省“四大经济”和龙岩市“2+4”工业产业、“5+N”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现代特色农业、机械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产业为重点的专业集群以及师范教育特色专业,并积极拓展和更新专业内涵。学校承担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8个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5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获评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2016年至今,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179项,省级奖项1767项。近两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30篇。学生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内竞赛”国家级奖项共计171项,其中“挑战杯”“互联网+”获奖11项。2019年以来,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累进创新奖1项,专项赛优秀组织奖1次,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15项,省级三等奖18项,成绩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先后获批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2022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龙岩)、福建省级众创空间。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