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有哪些,排名比较好的院校是哪几所?
在浙江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批的本科高校一共有15所,排名最好的学校是华中科技大学。
一、浙江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批大学排名及分数线(一览表)
以下由快志愿提供的数据,按录取分高低,列出了在浙江省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排名较好的一本二本大学名单,包含公办和民办院校,并附上了2023年最低录取分数线。
浙江能源动力类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省外榜)
在浙江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综合)的省外本科批院校一共有15所,排名前十的大学(含录取分数线)名单:华中科技大学(665分)、厦门大学(664分)、西北工业大学(659分)、山东大学(658分)、中南大学(657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650分)、北京科技大学(648分)、南京理工大学(648分)、哈尔滨工程大学(643分)、南京师范大学(641分)。
排名 | 学校名称 | 招生专业 | 批次 | 分数线 |
---|---|---|---|---|
1 | 华中科技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65 |
2 | 厦门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64 |
3 | 西北工业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59 |
4 | 山东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58 |
5 | 中南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57 |
6 |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50 |
7 | 北京科技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48 |
8 | 南京理工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48 |
9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43 |
10 | 南京师范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41 |
11 | 燕山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09 |
12 | 广东工业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603 |
13 | 南京工程学院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590 |
14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573 |
15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能源动力类 | 1段 | 538 |
注: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列出了面向浙江省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的部分院校,完整名单可在新高考网AI志愿模拟填报助手查询,以下为院校简介,欢迎参考。
二、在浙江招生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大学简介
1、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思路,学研产相结合,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异地研究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科技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2、厦门大学
学校发挥“侨、台、特、海”区位优势,彰显“海峡、海丝、海洋”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建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分校,设有6个学部、34个学院(直属系、直属中心)和17个研究院,形成了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2个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设有36个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化学、生物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统计学、教育学共6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新一轮学科评估中,高峰学科、优势学科数量实现倍增,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以有组织科研推进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设有3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1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能源局创新研发中心1个。学校牵头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被纳入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方案,成为碳中和领域我国第一个获联合国批准的国际大科学计划。
3、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是中国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目前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9个、硕士授权类别35个,本科招生专业9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6个,涵盖除农学、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现有在校生75000余人,专任教师4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聘任制)2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55人,国家四青人才279人。建有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其他自然科学类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其他人文社科类国家级科研平台5个。拥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4家直属附属医院。与3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