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百色学院在四川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百色学院(在四川招生代码4523)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四川省本二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60人,包含28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农林经济管理(2人,四年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人,四年制)、新闻学(2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小学教育(3人,四年制)、汉语言文学(3人,四年制)、财务管理(3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百色学院2024四川省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百色学院在四川【本科批】共计划招收30人,涉及15个本科专业。其中农林经济管理(2人),物理学(2人)。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物理学(师范)(澄碧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化学(师范)(东合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生物技术(澄碧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应用统计学(澄碧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东合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电子信息工程(东合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通信工程(东合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东合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环境科学与工程(东合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工程管理(澄碧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工程造价(澄碧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土木工程(澄碧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新闻学(澄碧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东合校区)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二 | 农林经济管理(澄碧校区)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百色学院2024四川省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百色学院在四川【本科批】共计划招收30人,涉及13个本科专业。其中小学教育(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地理科学(师范)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市场营销 | 3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财务管理 | 3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城市管理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电子商务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酒店管理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历史学(师范)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汉语言文学 | 3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汉语国际教育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英语(英语教育)(师范)(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二 | 小学教育(师范) | 3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四川招生吗等情况,以百色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附:百色学院简介
【发展历程】百色学院是2006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源于1938年成立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历经百色师范学校、百色师专、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右江民族师专等阶段。80多年来,学校坚持在“老、少、边、山、库”地区办学,以“百折不挠、奉献拼搏、团结务实、争先创新”的百色精神铸魂育人,积淀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石磨文化:“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克难攻坚、磨砺成才”。立足百色老区独有的“革命性、民族性、边疆性”优势资源,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升本以来,学校转型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初成、深化、成型四个阶段,凝练了建设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百色精神铸红魂“三全育人”体系和“双元制+双园制”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双系驱动”育人模式,形成了“红色铸魂、学以致用”的办学特色;秉承“志远行敏、德高业精”校训,学校为社会输送了16万余名具有百色精神特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防巩固作出巨大贡献。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注重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与德国1所大学、俄罗斯1所大学、美国2所大学、越南3所大学、马来西亚4所大学、泰国12所大学及4个府等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