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建筑学院2025年高考最新招生简章暂未公布,今年在各省具体招生计划:如招生专业、招生人数和各专业学费等请参考去年的数据,待官方发布后,本文会第一时间更新!
长春建筑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计划)
长春建筑学院扎根吉林,面向全国,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36个专业,共计划录取3233人,学费25000-26000元每年,生源覆盖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等29个省市。
一、2024长春建筑学院招生计划表(在本省)
本科招生计划:
物理类:长春建筑学院在吉林【物理类】共计划招收1289人,涉及20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计划数14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健康服务与管理(计划数18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历史类:长春建筑学院在吉林【历史类】共计划招收204人,涉及5个本科专业。其中财务管理(计划数84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文化产业管理(计划数1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或查询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费 | 吉林 | 物理+不限 | 本科 | 建筑学(学制5年) | 44 | 26000 | 吉林 | 物理+不限 | 本科 | 城乡规划(学制5年) | 26 | 26000 | 吉林 | 物理+不限 | 本科 | 风景园林 | 22 | 25000 | 吉林 | 物理+不限 | 本科 | 工程管理 | 30 | 25000 | 吉林 | 物理+不限 | 本科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47 | 25000 | 吉林 | 物理+不限 | 本科 | 工程造价 | 71 | 26000 | 吉林 | 物理+不限 | 本科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18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0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33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通信工程 | 40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人工智能 | 35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自动化 | 34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机器人工程 | 37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6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信息安全 | 42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物联网工程 | 32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数字媒体技术 | 37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41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34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土木工程 | 141 | 26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41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39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44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42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72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测绘工程 | 38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交通工程 | 43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智慧交通 | 41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安全工程 | 37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康复治疗学 | 39 | 25000 | 吉林 | 物理+化 | 本科 | 护理学 | 33 | 25000 | 吉林 | 历史+不限 | 本科 | 广告学 | 40 | 25000 | 吉林 | 历史+不限 | 本科 | 工商管理 | 31 | 25000 | 吉林 | 历史+不限 | 本科 | 财务管理 | 84 | 25000 | 吉林 | 历史+不限 | 本科 | 文化产业管理 | 13 | 25000 | 吉林 | 历史+不限 | 本科 | 电子商务 | 36 | 25000 |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情况请以长春建筑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二、2024长春建筑学院招生计划表(在外省)
在今年普通高考招生计划中,除了省内吉林,长春建筑学院还面向省外28个省市招生,其中(本科批)在河南省的招生计划人数最多,达到了215人,详见如下一览表。
招生省份 | 科目 | 批次 | 学制 | 招生计划 |
---|---|---|---|---|
安徽 | 历史 | 本科 | 四 | 5 |
物理 | 本科 | 四 | 47 | |
物理 | 本科 | 五 | 3 | |
北京 | 综合 | 本科 | 五 | 4 |
综合 | 本科 | 四 | 4 | |
重庆 | 历史 | 本科 | 四 | 8 |
物理 | 本科 | 四 | 20 | |
物理 | 本科 | 五 | 3 | |
福建 | 历史 | 本科 | 四 | 17 |
物理 | 本科 | 五 | 5 | |
物理 | 本科 | 四 | 73 | |
甘肃 | 物理 | 本科 | 五 | 3 |
物理 | 本科 | 四 | 7 | |
历史 | 本科 | 四 | 4 | |
广西 | 物理 | 本科 | 四 | 31 |
物理 | 本科 | 五 | 2 | |
历史 | 本科 | 四 | 2 | |
贵州 | 物理 | 本科 | 四 | 31 |
物理 | 本科 | 五 | 3 | |
海南 | 综合 | 本科 | 四 | 52 |
综合 | 本科 | 五 | 8 | |
河北 | 物理 | 本科 | 四 | 153 |
物理 | 本科 | 五 | 13 | |
历史 | 本科 | 四 | 21 | |
河南 | 理科 | 本科 | 四 | 178 |
理科 | 本科 | 五 | 12 | |
文科 | 本科 | 四 | 25 | |
黑龙江 | 物理 | 本科 | 五 | 4 |
物理 | 本科 | 四 | 106 | |
历史 | 本科 | 四 | 12 | |
湖北 | 历史 | 本科 | 四 | 2 |
物理 | 本科 | 四 | 8 | |
湖南 | 物理 | 本科 | 四 | 12 |
历史 | 本科 | 四 | 8 | |
江西 | 物理 | 本科 | 四 | 21 |
历史 | 本科 | 四 | 4 | |
江苏 | 物理 | 本科 | 五 | 6 |
物理 | 本科 | 四 | 76 | |
辽宁 | 物理 | 本科 | 四 | 120 |
物理 | 本科 | 五 | 8 | |
历史 | 本科 | 四 | 17 | |
内蒙古 | 理科 | 本科 | 四 | 100 |
理科 | 本科 | 五 | 9 | |
文科 | 本科 | 四 | 21 | |
宁夏 | 理科 | 本科 | 四 | 10 |
青海 | 理科 | 本科 | 四 | 30 |
山东 | 综合 | 一段 | 四 | 75 |
综合 | 一段 | 五 | 10 | |
综合 | 二段 | 四 | 22 | |
山西 | 理科 | 本科 | 四 | 33 |
理科 | 本科 | 五 | 4 | |
文科 | 本科 | 四 | 6 | |
陕西 | 理科 | 本科 | 四 | 10 |
上海 | 综合 | 本科 | 四 | 2 |
四川 | 理科 | 本科 | 四 | 22 |
文科 | 本科 | 四 | 12 | |
天津 | 综合 | 本科 | 四 | 16 |
综合 | 本科 | 五 | 11 | |
新疆 | 理科 | 本科 | 五 | 4 |
理科 | 本科 | 四 | 36 | |
云南 | 理科 | 本科 | 四 | 12 |
文科 | 本科 | 四 | 11 | |
浙江 | 综合 | 一段 | 四 | 99 |
综合 | 一段 | 五 | 16 | |
综合 | 二段 | 四 | 31 | |
在各省专业计划详情,见: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由于篇幅有限,详细的《长春建筑学院2024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以及招生简章,详见: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
三、长春建筑学院简介
长春建筑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农、艺、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成立于2000年6月;2004年2月,经教育部确认为实施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7年12月,被确定为吉林省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1月,获评“吉林省十佳口碑高校”;2019年3月,入选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2019年9月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作为吉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试点单位,始终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吉林省教育厅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建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园、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客工场、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3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中心、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2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