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政法学院在重庆市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上海政法学院(在重庆招生代码3140)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重庆市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39人,包含8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法学(10人,四年制)、广播电视编导(2人,四年制)、俄语(2人,四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法学(9人,四年制)、知识产权(3人,四年制)、广播电视编导(2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上海政法学院2024重庆市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上海政法学院在重庆【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8人,涉及5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10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广播电视学(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广播电视学(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试点班)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法学(经济法方向)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法学(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创新班)(外语单科成绩须不低于105分)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法学(民商法方向)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法学(AI法学方向)(人工智能法学方向)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应用心理学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俄语(只招外语语种为英语,俄语的考生)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摄像方向)(艺术类专业)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上海政法学院2024重庆市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上海政法学院在重庆【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1人,涉及7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9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俄语(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广播电视学(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试点班) | 2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法学(民商法方向) | 3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法学(经济法方向) | 2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俄语(只招外语语种为英语,俄语的考生) | 1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法学(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创新班)(外语单科成绩须不低于105分) | 2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知识产权 | 3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社会工作(卓越社会管理人才培养试点班) | 2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产业方向) | 2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 2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广播电视编导(纪录片方向)(艺术类专业)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重庆招生吗等情况,以上海政法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附:上海政法学院简介
学校始建于1984年,历经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法学院等办学阶段。1993年起招收普通本科生,199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政法学院。2014年11月,学校划转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管理,并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上海市司法局共建。1956年,司法部在上海成立法律学校,1960年停办。1982年恢复建制,成立上海市司法学校、上海市司法干部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2008年,上海市司法学校整建制并入上海政法学院。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梯队合理,拥有一支专业理论功底扎实、与国内外实务界密切联系、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约4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约95%,200余名教师具有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资格,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中青年法学家(杰出青年法学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浦江人才、曙光学者等一批优秀教师。一批专家在国内外重要学会、国际组织担任会长、主席等重要学术职务。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国内外学术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200余人为兼职、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