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四川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四川招生代码0317)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四川省本一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89人,包含33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人,四年制)、能源与动力工程(8人,四年制)、核工程类(6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外国语言文学类(2人,四年制)、公共管理类(2人,四年制)、会计学(2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4四川省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四川【本科批】共计划招收81人,涉及29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软件工程(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1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3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电子信息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通信工程 | 4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机械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1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8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储能科学与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氢能科学与工程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3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自动化 | 3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机器人工程 | 1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软件工程 | 1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网络空间安全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金融学 | 3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工程管理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工商管理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会计学 | 3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供应链管理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能源动力类(新能源)(包含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核工程类(包含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 | 6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应用物理学 | 1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1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应用化学 | 1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环境科学 | 1 | 四 |
四川 | 理科 | 本一 | 水利类(包含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4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4四川省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四川【本科批】共计划招收8人,涉及5个本科专业。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网络与新媒体(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会计学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法学 | 1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网络与新媒体 | 1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 | 2 | 四 |
四川 | 文科 | 本一 | 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英语、翻译)(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四川招生吗等情况,以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官网发布为准!
附: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坚定不移走校企合作兴校强校之路,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与国内外100余家大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建能源互联网学院、智慧能源联合研究院、海上风电与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高效清洁智能发电联合研究院、智慧电站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校企合作平台,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多领域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推动高校之间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