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开大学在浙江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南开大学(在浙江招生代码1203)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浙江省1段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86人,包含12个专业。其中【综合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理科试验班(22人,四年制)、工科试验班(8人,四年制)、经济学类(8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南开大学2024浙江省招生计划表(综合类)
1段:南开大学在浙江【1段】共计划招收86人,涉及12个1段专业。其中理科试验班(2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口腔医学(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浙江 | 不限 | 1段 | 历史学类(津南校区。含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专业。类内专业任选) | 7 | 四 |
浙江 | 不限 | 1段 | 哲学类(津南校区。含哲学、逻辑学专业。类内专业任选) | 3 | 四 |
浙江 | 不限 | 1段 | 法学(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 | 7 | 四 |
浙江 | 不限 | 1段 | 经济学类(八里台校区。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商务经济学专业。类内专业任选) | 8 | 四 |
浙江 | 不限 | 1段 | 金融学类(津南校区。含金融学、保险学(保险与精算)专业类内专业任选) | 5 | 四 |
浙江 | 物+化 | 1段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津南校区) | 6 | 五 |
浙江 | 物+化 | 1段 | 口腔医学(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 | 3 | 五 |
浙江 | 不限 | 1段 | 中国语言文学类(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含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出版与智能传播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类内专业任选) | 7 | 四 |
浙江 | 不限 | 1段 | 工商管理类(未来商业领导者计划)(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含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会计学(国际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类内专业任选) | 7 | 四 |
浙江 | 物+化 | 1段 | 理科试验班(数学与大数据)(八里台校区。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据科学、统计学专业。类内专业任选) | 6 | 四 |
浙江 | 物+化 | 1段 | 理科试验班(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含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药学、药物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类内专业任选) | 8 | 四 |
浙江 | 物+化 | 1段 | 工科试验班(信息科学与技术)(津南校区。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含信息安全-法学双学位试点班,人工智能、计算机、新一代智能软件特色培养项目班。类内专业任选) | 8 | 四 |
浙江 | 不限 | 1段 | 公共管理类(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卓越人才计划)(津南校区。含行政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城市管理专业。城市管理专业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联合培养。类内专业任选) | 3 | 四 |
浙江 | 物+化 | 1段 | 理科试验班(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工程)(八里台校区、津南校区。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类内专业任选) | 8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浙江招生吗等情况,以南开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南开大学简介
南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学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学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回津复校并改为国立。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自然科学类省部级科研基地70余个,积极推进基础研究中心、交叉科学中心等培育建设。2007-2022年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其中周其林院士领衔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以来南开学者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8篇。学校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重镇优势,积极服务新时代治国理政,推动文化文明繁荣发展。学校现有各类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创新中心、实验室等50余个,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数量稳居全国高校前茅,一批优秀智库成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智囊团”“人才库”。学校全面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