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师范大学在辽宁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吉林师范大学(在辽宁招生代码0203)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辽宁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62人,包含27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人,四年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2人,四年制)、环境工程(2人,四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广播电视编导(8人,四年制)、思想政治教育(5人,四年制)、朝鲜语(3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吉林师范大学2024辽宁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吉林师范大学在辽宁【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7人,涉及15个本科专业。其中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数学与应用数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 1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统计学 | 1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网络空间安全 | 1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软件工程(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专业) | 2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物理学(师范类) | 2 | 四 |
辽宁 | 物+不限 | 本科 | 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地点吉林省教育学院) | 2 | 一 |
辽宁 | 物+地 | 本科 | 地理信息科学 | 2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2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3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拉特诺大学合作办学) | 2 | 四 |
辽宁 | 物+不限 | 本科 | 人力资源管理(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专业) | 2 | 四 |
辽宁 | 物+不限 | 本科 | 财务管理(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专业) | 2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环境工程 | 2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环境科学 | 1 | 四 |
辽宁 | 物+化 | 本科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吉林师范大学2024辽宁省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吉林师范大学在辽宁【本科批】共计划招收35人,涉及13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编导(8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小学教育(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2 | 四 |
辽宁 | 史+政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 5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英语(师范类)(招英语考生) | 2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日语(招英语考生) | 2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朝鲜语(招英语考生) | 3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德语(招英语考生,长春校区) | 2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小学教育(师范类) | 1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师范类)(与韩国教员大学合作办学) | 2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少数民族预科班(培养地点吉林省教育学院) | 2 | 一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旅游管理(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专业) | 2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长春校区) | 8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市场营销 | 2 | 四 |
辽宁 | 史+不限 | 本科 | 金融学(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专业)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辽宁招生吗等情况,以吉林师范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吉林师范大学简介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6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学生为一体,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现任党委书记王喜库,校长杨小天。
学校对外交流活跃,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目前已与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师生互派、学术交流、外专引智、留学生教育、汉语推广、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2011年来,通过各类项目选派教师赴国(境)外留学进修300余人次,选派学生通过联合培养、交流项目、文化体验、实习实践等形式赴海外交流学习1000余人次。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6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