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方医科大学在黑龙江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南方医科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代码2051)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黑龙江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30人,包含12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临床医学(4人,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3人,四年制)、中医学(3人,五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公共事业管理(3人,四年制)、外国语言文学类(2人,四年制)、法学(2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南方医科大学2024黑龙江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南方医科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2人,涉及8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生物统计学(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生物统计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 | 2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生物医学工程(办学地点为顺德校区)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临床医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本博连读八年制)) | 1 | 八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临床医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 | 3 | 五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临床医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本科阶段达到相应培养要求,可免试进入本校硕士阶段学习,详询学校(卓越创新班)) | 1 | 五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医学影像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 | 2 | 五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中医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 | 2 | 五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中医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名老中医传承班)) | 1 | 五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临床药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 | 2 | 五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医学检验技术(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康复治疗学(办学地点为顺德校区)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南方医科大学2024黑龙江省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南方医科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共计划招收8人,涉及4个本科专业。其中公共事业管理(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应用心理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黑龙江 | 史+不限 | 本科 | 法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卫生法学)) | 2 | 四 |
黑龙江 | 史+不限 | 本科 | 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翻译、英语(医学英语);招英语考生;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 | 2 | 四 |
黑龙江 | 史+不限 | 本科 | 应用心理学(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 | 1 | 四 |
黑龙江 | 史+不限 | 本科 | 公共事业管理(大一、大二在顺德校区进行书院制培养,大三起在所属学院学习) | 3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黑龙江招生吗等情况,以南方医科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南方医科大学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首批5所省属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科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连读)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学科建设:学校连续2年入选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500强。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0个广东省重点学科;11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临床医学入围ESI全球前1‰,ESI总体排名位居全国第52。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以医学为主,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