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陕西科技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代码2378)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黑龙江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34人,包含12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工业设计(3人,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人,四年制)、食品科学与工程类(3人,四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广播电视编导(2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陕西科技大学2024黑龙江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陕西科技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共计划招收32人,涉及11个本科专业。其中工业设计(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机械类(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自动化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化学类(包含化学、应用化学)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材料类(包含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化工与制药类(包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轻化工程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双学位。只录取填报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志愿的考生(中外合作办学))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工业设计(中英双学位。只录取填报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志愿的考生(中外合作办学)) | 3 | 四 |
黑龙江 | 物+化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英双学位。只录取填报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志愿的考生(中外合作办学))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陕西科技大学2024黑龙江省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陕西科技大学在黑龙江【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人,涉及1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编导(2人),广播电视编导(2人)。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黑龙江 | 史+不限 | 本科 | 广播电视编导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黑龙江招生吗等情况,以陕西科技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陕西科技大学简介
陕西科技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及“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是陕西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陕西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教学项目中连创佳绩,整体水平居省属高校前列。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0项;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5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陕西省名牌专业7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农科项目1项、新文科项目2项,省级新工科项目6项、新农科项目1项、新文科项目2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2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优秀教材2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4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2个;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75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