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陕西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陕西招生代码2408)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陕西省本二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50人,包含25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2人,四年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人,四年制)、农业电气化(2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2人,四年制)、英语(2人,四年制)、公共事业管理(2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4陕西省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陕西【本科批】共计划招收40人,涉及20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2人),农学(2人)。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农学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植物保护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农业电气化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动物科学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动物医学(五年) | 2 | 五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草业科学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动物药学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供应链管理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包装工程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电子信息工程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生物技术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动植物检疫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应用化学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园艺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土木工程 | 2 | 四 |
陕西 | 理科 | 本二 | 水利水电工程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24陕西省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陕西【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0人,涉及5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2人),会计学(2人)。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陕西 | 文科 | 本二 | 会计学 | 2 | 四 |
陕西 | 文科 | 本二 | 审计学 | 2 | 四 |
陕西 | 文科 | 本二 | 公共事业管理 | 2 | 四 |
陕西 | 文科 | 本二 | 英语(招英语语种考生) | 2 | 四 |
陕西 | 文科 | 本二 | 汉语言文学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陕西招生吗等情况,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简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58年7月,首任校长由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担任。学校原隶属农垦部,1973年划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过65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现代化大农业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
学校现址位于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占地120.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6亿元,图书211.23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465人,其中专任教师964人,教授189人、副教授29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7人,占比40.1%;海外经历累计1年以上教师130人,占比13.5%。学校拥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杰青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杰青4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王震讲座教授”22人,农业杰出科研人才1人,农业农村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39人;建有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黑龙江省杂粮绿色生产及食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头雁”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