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南民族大学在海南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西南民族大学(在海南招生代码235107、235180、235181、235108)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海南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162人,包含38个专业。其中【综合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0人,四年制)、计算机类(10人,四年制)、化学类(6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西南民族大学2024海南省招生计划表(综合类)
本科批:西南民族大学在海南【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62人,涉及38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10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法语(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法语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法学 | 3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旅游管理 | 6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英语 | 5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哲学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金融学 | 4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新闻学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应用心理学 | 3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5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网络与新媒体 | 3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社会学类(包含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 | 6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日语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4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建筑学 | 3 | 五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行政管理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公共事业管理 | 3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财务管理 | 3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人力资源管理 | 3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零起点班)藏语言零起点班;只招收填报该志愿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卷的非民语类考生;录取过程中不调剂录取(师范类) | 5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零起点班)彝语言零起点班;只招收填报该志愿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卷的非民语类考生;录取过程中不调剂录取(师范类) | 5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动物科学 | 4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生物技术 | 5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中药学 | 6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5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5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5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3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人工智能 | 5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自动化 | 4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通信工程 | 5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药学 | 5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3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动物医学 | 6 | 五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师范类) | 3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 10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化学类(包含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 6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统计学 | 3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海南招生吗等情况,以西南民族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西南民族大学简介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邓小平同志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委主任王维舟为首任院长。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在2003年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连续两届荣膺“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是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
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近年来,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新疆等8个省市区在内的24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德克萨斯理工大学、韩国国民大学、日本法政大学、龙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经济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斯里兰卡卢哈纳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500余人次留学生。学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56个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绽放、交相辉映,各民族师生员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营造了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人文环境。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大力加强中华文化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多项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