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农林大学在山西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福建农林大学(在山西招生代码1798)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山西省本一B、本二A、本二B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71人,包含27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电子科学与技术(5人,四年制)、网络工程(5人,四年制)、工程管理(4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乡村治理(2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福建农林大学2024山西省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福建农林大学在山西【本科批】共计划招收69人,涉及26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车辆工程(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一B | 工程管理(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4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生态学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环境工程 | 3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园艺 | 3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智慧农业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生物育种科学 | 4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林学类(包含专业林学、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智慧林业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4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数字经济(办学地点第一至三学年安溪校区,第四学年金山校区)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茶学(办学地点第一、二学年安溪校区,第三、四学年金山校区)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材料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3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土木工程(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3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智能建造(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3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化学工程与工艺(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轻化工程(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3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交通工程(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木材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A | 物流工程(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2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闽台合作项目) | 1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网络工程(闽台合作项目) | 5 | 四 |
山西 | 理科 | 本二B | 电子科学与技术(闽台合作项目)(办学地点旗山校区) | 5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福建农林大学2024山西省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福建农林大学在山西【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人,涉及1个本科专业。其中乡村治理(2人),乡村治理(2人)。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山西 | 文科 | 本二A | 乡村治理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山西招生吗等情况,以福建农林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福建农林大学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成立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1952年,两大文脉汇集成立福建农学院。1958年秋,省委省政府以福建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成立福建林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3145人,其中专任教师2006人。拥有全职在岗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72人(547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50人(117人次),包括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10人、万人计划9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8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1支,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