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州美术学院在广东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广州美术学院(在广东招生代码10586)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广东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332人,包含8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60人,四年制)、智能交互设计(60人,四年制)、建筑学(29人,五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建筑学(28人,五年制)、艺术设计学(22人,四年制)、艺术管理(19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广州美术学院2024广东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广州美术学院在广东【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36人,涉及8个本科专业。其中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60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风景园林(14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广东 | 物+不限 | 本科 | 艺术教育(师范)(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办学地点大学城校区) | 15 | 四 |
广东 | 物+不限 | 本科 | 建筑学(5年)(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办学地点大学城校区) | 29 | 五 |
广东 | 物+不限 | 本科 | 风景园林(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办学地点大学城校区) | 14 | 四 |
广东 | 物+不限 | 本科 | 艺术管理(学费10000元/学年)(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办学地点大学城校区) | 19 | 四 |
广东 | 物+不限 | 本科 | 艺术设计学(办学地点湾区创新学院(佛山)校区(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 | 23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工业设计(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办学地点大学城校区) | 16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智能交互设计(湾区创新学院(佛山)校区(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 | 60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湾区创新学院(佛山)校区(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 | 60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广州美术学院2024广东省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广州美术学院在广东【本科批】共计划招收96人,涉及5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学(28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风景园林(1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广东 | 史+不限 | 本科 | 艺术教育(师范)(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办学地点大学城校区) | 14 | 四 |
广东 | 史+不限 | 本科 | 建筑学(5年)(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办学地点大学城校区) | 28 | 五 |
广东 | 史+不限 | 本科 | 风景园林(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办学地点大学城校区) | 13 | 四 |
广东 | 史+不限 | 本科 | 艺术管理(学费10000元/学年)(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办学地点大学城校区) | 19 | 四 |
广东 | 史+不限 | 本科 | 艺术设计学(办学地点湾区创新学院(佛山)校区(住宿费1200~1500元/学年)) | 2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广东招生吗等情况,以广州美术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附:广州美术学院简介
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是根据国家建设布局,于1953年组建于湖北武汉的专门美术院校,时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西艺专等院校相关系科和人员合并而成。首任校长为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著名革命美术家胡一川,首任副校长为著名油画家杨秋人,著名国画家关山月和阳太阳。
平台建设 学校聚焦学科前沿、汇聚优势资源、聚集高层次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平台建设,近年来先后建成“设计技能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广东现代广告创意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业研发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广东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岭南文化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18个。充分发挥政产学研协同合力,全面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对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有力支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