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海洋大学在云南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广东海洋大学(在云南招生代码4448、44C1)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云南省本一、本二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69人,包含29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水产养殖学(6人,四年制)、大气科学(5人,四年制)、食品科学与工程(5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广东海洋大学2024云南省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广东海洋大学在云南【本科批】共计划招收69人,涉及29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学(6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环境科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大气科学(不招收色盲者) | 5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海洋科学(不招收色盲者) | 4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海洋技术(不招收色盲、色弱者) | 1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不招收色盲、色弱者) | 5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不招收色盲、色弱者)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水产养殖学(不招收色盲、色弱者) | 6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一 |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不招收色盲、色弱者)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经济学(湖光校区)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英语(湖光校区) | 1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能源与动力工程(湖光校区)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湖光校区) | 1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电子科学与技术(湖光校区) | 1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通信工程(湖光校区) | 1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滨校区) | 3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制药工程(不招收色盲、色弱者,湖光校区)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滨校区) | 1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环境科学(不招收色盲、色弱者,湖光校区) | 1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生物工程(不招收色盲、色弱者,湖光校区)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农学(不招收色盲、色弱者,湖光校区) | 4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园艺(不招收色盲、色弱者,湖光校区)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动物医学(不招收色盲、色弱者,湖光校区,学制五年) | 4 | 五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园林(不招收色盲、色弱者,湖光校区) | 1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水生动物医学(不招收色盲、色弱者,湖光校区) | 3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不招收单色识别不全者,湖光校区)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工程管理(海滨校区) | 1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经济与金融(湖光校区)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工商管理(阳江校区)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旅游管理(阳江校区)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2 | 四 |
云南 | 理科 | 本二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云南招生吗等情况,以广东海洋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广东海洋大学简介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教研平台优良。学校拥有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水产动物病害防控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等4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7个市厅级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等1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7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5个广东省产业学院;16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拥有1个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具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实验室)、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98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有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以及与自然资源部(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2个“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