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长沙理工大学在海南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长沙理工大学(在海南招生代码185701、185702、185703)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海南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72人,包含40个专业。其中【综合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人,四年制)、水利类(3人,四年制)、土木工程(3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长沙理工大学2024海南省招生计划表(综合类)
本科批:长沙理工大学在海南【本科批】共计划招收72人,涉及40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食品科学与工程(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法学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财务管理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英语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金融学 | 1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会计学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2 | 四 |
海南 | 不限 | 本科 | 建筑类(包含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 2 | 五 |
海南 | 物 | 本科 | 数字经济 | 2 | 四 |
海南 | 物 | 本科 | 工程管理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水利水电工程(卓越班)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卓越班)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智慧道路卓越班)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土木工程(智能土木卓越班)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自动化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智能建造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通信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水利类(包含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3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土木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测绘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环境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软件工程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应用化学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轻化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车辆工程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2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生物工程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交通运输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交通工程 | 1 | 四 |
海南 | 物+化 | 本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1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海南招生吗等情况,以长沙理工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长沙理工大学简介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交叉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传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战略,坚持育人为本、人才集聚、交叉创新、服务融合、文化引领,着力打造特色人才培养重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一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先进文化传承传播前沿阵地,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培养“底色亮、实践强、善创新、敢担当”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行业精英,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决胜建成“百强”大学,向创新型高水平大学迈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