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重庆市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重庆招生代码4334)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重庆市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84人,包含21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财务管理(5人,四年制)、英语(5人,四年制)、网络与新媒体(5人,四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英语(5人,四年制)、网络与新媒体(4人,四年制)、国际经济与贸易(4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24重庆市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重庆【本科批】共计划招收54人,涉及21个本科专业。其中财务管理(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法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工商管理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会计学 | 4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财务管理 | 5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1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日语 | 3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金融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法特色课程国际实验班,前三年在原专业学费标准基础上加收33000元/年) | 1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2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英语 | 5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网络与新媒体 | 5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法学 | 1 | 四 |
重庆 | 物+不限 | 本科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1 | 四 |
重庆 | 物+化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四 |
重庆 | 物+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1 | 四 |
重庆 | 物+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2 | 四 |
重庆 | 物+化 | 本科 | 软件工程 | 2 | 四 |
重庆 | 物+化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 | 四 |
重庆 | 物+化 | 本科 | 自动化 | 2 | 四 |
重庆 | 物+化 | 本科 | 物联网工程 | 2 | 四 |
重庆 | 物+化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1 | 四 |
重庆 | 物+化 | 本科 | 人工智能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24重庆市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重庆【本科批】共计划招收30人,涉及11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汉语言文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工商管理 | 2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会计学 | 4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财务管理 | 3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1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日语 | 3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金融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法特色课程国际实验班,前三年在原专业学费标准基础上加收33000元/年) | 1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2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英语 | 5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网络与新媒体 | 4 | 四 |
重庆 | 史+不限 | 本科 | 法学 | 1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重庆招生吗等情况,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官网发布为准!
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简介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97年,原名“湘南文理专修学院”;1998年迁址长沙市岳麓区,更名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筹)”;200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为高职专科学校;200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教职员工1727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1366人。自有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9.40%,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6.78%,“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1.4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8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