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师范大学在青海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江西师范大学(在青海招生代码3562)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青海省本一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29人,包含22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人,四年制)、物理学(2人,四年制)、会计学(1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地理科学类(2人,四年制)、英语(2人,四年制)、汉语言文学(2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江西师范大学2024青海省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江西师范大学在青海【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5人,涉及13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经济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经济学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物理学(师范类。) | 2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化学类(包含专业化学(师范)、应用化学。)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生物科学(师范类。)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心理学类(包含专业心理学(师范)、应用心理学。)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人工智能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师范类。)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生物制药 | 1 | 四 |
青海 | 理科 | 本一 | 会计学 | 1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江西师范大学2024青海省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江西师范大学在青海【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4人,涉及11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类(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法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法学 | 1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社会工作(城乡治理) | 1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 | 1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1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小学教育(师范类。) | 1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2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英语(师范类。外语语种英语。) | 2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广告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 | 1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历史学类(包含专业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 | 1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 | 2 | 四 |
青海 | 文科 | 本一 | 心理学类(包含专业心理学(师范)、应用心理学) | 1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青海招生吗等情况,以江西师范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江西师范大学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
学校先后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质量立校、学术铸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管理兴校、和谐荣校”的重点任务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