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广东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广东招生代码10408)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广东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20人,包含16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电子科学与技术(2人,四年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人,四年制)、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2人,四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文物保护技术(1人,四年制)、文物与博物馆学(1人,四年制)、考古学(1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景德镇陶瓷大学2024广东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广东【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6人,涉及12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工商管理(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广东 | 物+不限 | 本科 | 工商管理(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新厂校区) | 1 | 四 |
广东 | 物+不限 | 本科 | 电子商务(学费5220元/学年)(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新厂校区)) | 1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材料物理(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1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材料化学(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2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2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1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2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1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费5220元/学年)(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2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费5220元/学年)(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1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费5220元/学年)(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1 | 四 |
广东 | 物+化 | 本科 | 人工智能(学费5220元/学年)(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湘湖校区) | 1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景德镇陶瓷大学2024广东省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广东【本科批】共计划招收4人,涉及4个本科专业。其中文物保护技术(1人),会计学(1人)。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广东 | 史+不限 | 本科 | 会计学(学费4660元/学年)(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新厂校区) | 1 | 四 |
广东 | 史+不限 | 本科 | 考古学(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新厂校区) | 1 | 四 |
广东 | 史+不限 | 本科 | 文物与博物馆学(住宿费待定;办学地点新厂校区) | 1 | 四 |
广东 | 史+化 | 本科 | 文物保护技术(学制4年;学费4380元/学年;住宿费待定;特征要求不招色盲;办学地点新厂校区) | 1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广东招生吗等情况,以景德镇陶瓷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景德镇陶瓷大学简介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教育教学:学校以培养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工程与艺术相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誉为“是一所可以在全国行业高校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高校”。学校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1个。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2018年,学校再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