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师范大学在湖南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江苏师范大学(在湖南招生代码3223)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湖南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63人,包含22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人,四年制)、生物技术(4人,四年制)、物理学(4人,四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广播电视编导(6人,四年制)、地理科学(4人,四年制)、历史学(3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江苏师范大学2024湖南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江苏师范大学在湖南【本科批】共计划招收42人,涉及1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6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英语(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湖南 | 物+不限 | 本科 | 英语(办学地点:泉山校区(师范),该专业只招收高考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 | 2 | 四 |
湖南 | 物+不限 | 本科 | 法学(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2 | 四 |
湖南 | 物+不限 | 本科 | 语言学(办学地点:云龙校区) | 2 | 四 |
湖南 | 物+不限 | 本科 | 教育技术学(办学地点:泉山校区(师范)) | 2 | 四 |
湖南 | 物+不限 | 本科 | 汉语国际教育(办学地点:云龙校区(师范)) | 2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4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智能交互设计(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4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自动化(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4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2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软件工程(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2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物理学(办学地点:泉山校区(师范)) | 4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生物技术(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4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智能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2 | 四 |
湖南 | 物+不限 | 本科 | 金融工程(办学地点:泉山校区;若出国则学制为五年,第四学年起可赴俄罗斯学习,学费按俄方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2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办学地点:泉山校区;后两年可赴俄罗斯合作大学学习,学费按俄方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2 | 四 |
湖南 | 物+化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办学地点:泉山校区;后两年可赴俄罗斯合作大学学习,学费按俄方标准收取(中外合作办学))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江苏师范大学2024湖南省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江苏师范大学在湖南【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1人,涉及7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编导(6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哲学(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湖南 | 史+不限 | 本科 | 历史学(办学地点:泉山校区(师范)) | 3 | 四 |
湖南 | 史+不限 | 本科 | 哲学(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2 | 四 |
湖南 | 史+不限 | 本科 | 广播电视学(办学地点:云龙校区) | 2 | 四 |
湖南 | 史+不限 | 本科 | 秘书学(办学地点:泉山校区) | 2 | 四 |
湖南 | 史+政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办学地点:泉山校区(师范)) | 2 | 四 |
湖南 | 史+地 | 本科 | 地理科学(办学地点:泉山校区(师范)) | 4 | 四 |
湖南 | 史+不限 | 本科 | 广播电视编导(办学地点:云龙校区) | 6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湖南招生吗等情况,以江苏师范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江苏师范大学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首任校长。1956年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以原徐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为基础设立徐州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该校并入我校。1996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学校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2022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地)大学50-72位,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大学第94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学校现有6个省优势学科、10个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3个学科入榜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4个学科入榜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科技创新平台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44个。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504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8项(重大项目14项、重点项目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0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青1项,国家优青4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学校位列2021中国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排名第44位;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第72位。发表Science、Nature、PNAS等国际一流期刊论文31篇。2020年首次以第一单位、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部级科研奖励14项。20个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拥有2个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智库,在“一带一路”研究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智库成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获首届“中国智库学术成果优秀报告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