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复旦大学在江苏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复旦大学(在江苏招生代码210103、210104、210105、210106)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江苏省本科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131人,包含13个专业。其中【物理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工科试验班(58人,四年制)、技术科学试验班(25人,四年制)、自然科学试验班(15人,四年制);【历史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社会科学试验班(12人,四年制)、人文科学试验班(6人,四年制)、经济学类(5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复旦大学2024江苏省招生计划表(物理类)
本科批:复旦大学在江苏【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03人,涉及7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试验班(58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理科试验班(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理科试验班(相辉学堂相辉计划) | 1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相辉学堂香农计划) | 1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1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数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自然科学试验班(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15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 | 3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计算与智能领军人才班) | 4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智慧医药与芯片领军人才班)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智能机器人领军人才班) | 2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新工科计算机班) | 14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新工科微电子班) | 14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新工科电子信息班) | 10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工科试验班(新工科大数据班) | 8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人才试验班) | 1 | 四 |
江苏 | 物+化 | 本科 | 技术科学试验班 | 25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复旦大学2024江苏省招生计划表(历史类)
本科批:复旦大学在江苏【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8人,涉及6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科学试验班(1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新闻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英语(只招英语考生(口) | 2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人文科学试验班(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6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新闻学 | 1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社会科学试验班 | 12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基地) | 2 | 四 |
江苏 | 史+不限 | 本科 | 经济学类(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5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江苏招生吗等情况,以复旦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复旦大学简介
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2021年,学校20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比首轮增加3个入选学科。
目前,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5个,附属医院18家(其中2家筹建)。学校设有本科专业80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在校普通本科生15164人,研究生34618人(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大陆港澳台生),学历留学生2535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602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9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获得各类国家级人才计划661人,占师资队伍比重近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