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河南省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河南招生代码2380)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河南省本一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60人,包含19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通信工程(5人,四年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人,四年制)、信息与计算科学(5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翻译(5人,四年制)、传播学(4人,四年制)、网络与新媒体(3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河南省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河南【本科批】共计划招收48人,涉及16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应用统计学(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信息与计算科学(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5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应用统计学(大数据统计)(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2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智能制造工程(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2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智能交互设计(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2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智能感知工程(勤信实验班)(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4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5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电子信息类(勤信实验班)(4600元/年;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2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通信工程(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5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人工智能(勤信实验班)(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3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机器人工程(勤信实验班)(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2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计算机类(勤信实验班)(4600元/年;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2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软件工程(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2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信息安全(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2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智能科学与技术(46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4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会计学(智能会计勤信实验班)(42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3 | 四 |
河南 | 理科 | 本一 | 财务管理(42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3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河南省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河南【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2人,涉及3个本科专业。其中翻译(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网络与新媒体(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翻译(50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 5 | 四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传播学(42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4 | 四 |
河南 | 文科 | 本一 | 网络与新媒体(4200元/年;办学地点沙河校区) | 3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河南招生吗等情况,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至1937年。在长达85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军工特色。“勤以为学 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学校现有5个校区,另有占地1200余亩的新校区已经正式启用。
当前,学校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紧扣应用型大学办学要求,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朝着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大步迈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