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天津财经大学在内蒙古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天津财经大学(在内蒙古招生代码556)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内蒙古本一A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35人,包含12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工商管理类(3人,四年制)、管理科学与工程类(3人,四年制)、软件工程(3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旅游管理类(4人,四年制)、国际商务(3人,四年制)、商务英语(3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天津财经大学2024内蒙古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天津财经大学在内蒙古【本科批】共计划招收20人,涉及8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类(3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会计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金融学类(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包含专业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信用管理)(学制四年) | 2 | 四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应用统计学(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5400元/年)(学制四年) | 3 | 四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5400元/年)(学制四年) | 3 | 四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软件工程(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5400元/年)(学制四年) | 3 | 四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包含专业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学制四年)) | 3 | 四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工商管理类(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包含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学制四年) | 3 | 四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学制四年) | 1 | 四 |
内蒙古 | 理科 | 本一A | 电子商务(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学制四年)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天津财经大学2024内蒙古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天津财经大学在内蒙古【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5人,涉及7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类(4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金融学类(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金融学类(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包含专业金融学、保险学、投资学、信用管理)(学制四年) | 1 | 四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法学(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学制四年) | 2 | 四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商务英语(外语语种英语)(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5400元/年)(学制四年) | 3 | 四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工商管理类(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包含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学制四年) | 1 | 四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学制四年) | 1 | 四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国际商务(办学地点校本部)(收费标准4400元/年)(学制四年) | 3 | 四 |
内蒙古 | 文科 | 本一A | 旅游管理类(办学地点校本部3)(收费标准4400元/年)(包含专业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学制四年) | 4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内蒙古招生吗等情况,以天津财经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天津财经大学简介
天津财经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以南开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为基础组建,并汇聚了一批华北、东北高校经济管理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校园占地近1400亩,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也是天津市属重点大学和我国北方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努力发挥智库作用,主动对接国家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一批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开展密切合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