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科技大学在新疆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湖南科技大学(在新疆招生代码1410)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新疆本一、本二、本二(单列类外语)、本一(单列类外语)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61人,包含25个专业。其中【理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土木工程(8人,四年制)、采矿工程(4人,四年制)、会计学(4人,四年制);【文科】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5人,四年制)、会计学(3人,四年制)、工商管理(2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一、湖南科技大学2024新疆招生计划表(理科)
本科批:湖南科技大学在新疆【本科批】共计划招收46人,涉及21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8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数字经济(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土木工程 | 8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会计学 | 4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3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1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1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1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采矿工程 | 4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安全工程 | 4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信息安全 | 1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生物工程 | 1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公共事业管理 | 1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 1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能源化学工程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应用化学 | 1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单列类外语) | 金融工程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单列类外语) | 自动化 | 2 | 四 |
新疆 | 理科 | 本一(单列类外语) | 数字经济 | 1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二、湖南科技大学2024新疆招生计划表(文科)
本科批:湖南科技大学在新疆【本科批】共计划招收15人,涉及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5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汉语言文学(1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新疆 | 文科 | 本一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一 | 会计学 | 3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一 | 法学 | 2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汉语国际教育 | 2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工商管理 | 2 | 四 |
新疆 | 文科 | 本二(单列类外语)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1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新疆招生吗等情况,以湖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湖南科技大学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4993人、在校研究生6317人,另有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学生5157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3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12门省级一流课程,74门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4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