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天津市各专业招生计划及招生人数(参考20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天津招生代码006902、006903、006905)2024年普通高考面向天津市本科A一共计划招生人数为85人,包含6个专业。其中【综合类】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有工科试验班类(56人,四年制)、理科试验班类(11人,四年制)、社会科学试验班(10人,四年制)。
具体招生计划如下,今年最新计划请查询新高考网AI志愿填报助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4天津市招生计划表(综合类)
本科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天津【本科批】共计划招收85人,涉及6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试验班类(56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人)专业招生人数最少。
招生省份 | 选科要求 | 批次 | 招生专业 | 计划人数 | 学制 |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工科试验班类(航空H航天类)(含智能飞行器技术、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沙河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25 | 四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感知工程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学院路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24 | 四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理科试验班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应用物理学、化学等,具体专业方向详见学校招生信息网报考指南专栏)(沙河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7 | 四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工程力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含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双学士学位项目,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沙河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3 | 四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工科试验班类(未来空天领军计划)(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感知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交通运输、空间科学与技术)(不录取无该专业志愿考生)(学院路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2 | 四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理科试验班类(中法工程师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应用物理学)(学院路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4 | 四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工科试验班类(医工交叉试验班)(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含协和医班,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学院路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3 | 四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网络空间安全(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学院路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3 | 四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学院路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2 | 四 |
天津 | 史 | 本科A | 社会科学试验班(经济学、行政管理、英语、翻译、法学)(学院路校区)(语种:不限)(口试:否) | 10 | 四 |
天津 | 物+化 | 本科A | 工科试验班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航空试验班)(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与法国国立民航大学联合培养,本科阶段不可转入北京市各校区设立的学院学习)(杭州)(语种:不限)(口试:否) | 2 | 四 |
新高考网AI高考志愿助手:https://www.hfplg.com/zhiyuan/ |
注:以上招生计划人数并不是实际录取人数,最终招生专业目录、各专业招生多少人、专业与选科要求以及2025年在天津招生吗等情况,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发布为准!
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介
1951年,为培养航空建设人才,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专航空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了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学校服务国家,锐意创新。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关键瓶颈技术汇聚、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度参与8个国家实验室建设,有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8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有1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打通横向交叉链和纵向创新链,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70年来,北航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近年来,学校持续强化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发动机叶片、无人系统、增材制造、紧缩场、电磁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学校团队参与论证并助力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成功首飞。“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70余项,其中,2004年以来获得1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创造了一所大学连续获国家高等级科技奖的纪录,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持续发表科研成果。全面深化与航空、航天、发动机、船舶等国家重点骨干企业的战略合作。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