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费一年多少,学费是一年制还是一学期制?学费具体包括什么,是否包含住宿费、学杂费、书本费、生活费等,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快志愿)整理的长安大学2024年的学费明细:包含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住宿费等,欢迎2025届新生参考!

长安大学学费一年多少钱(明细)
长安大学学费:最低5500元/年,最高75000元/年。如:物流工程(本科)5500元/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科)6600元/年、工程力学(本科)6600元/年、交通运输(本科)(中外合作)75000元/年。详见如下:
1、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
| 专业名称 | 批次 | 学费 |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 | 本一 | 6600元/年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填报,高收费合作院校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学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 | 本一 | 75000元/年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智能车辆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车辆工程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 | 本一 | 6600元/年 |
| 车辆工程 (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填报,高收费合作院校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学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 | 本一 | 75000元/年 |
| 物流工程 | 本一 | 5500元/年 |
| 汽车服务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机械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物流管理 | 本一 | 5500元/年 |
| 工商管理类 | 本一 | 5500元/年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本一 | 5500元/年 |
| 经济学类 | 本一 | 5500元/年 |
| 自动化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计算机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电子信息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测绘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安全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土木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水利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建筑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材料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交通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交通运输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 | 本一 | 6600元/年 |
| 交通运输 (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填报,高收费合作院校为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学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尚苑路) | 本一 | 75000元/年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本一 | 5500元/年 |
| 地理信息科学 | 本一 | 6600元/年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本一 | 6600元/年 |
| 数学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应用物理学 | 本一 | 6600元/年 |
| 工程力学 | 本一 | 6600元/年 |
| 工科试验班 | 本一 | 6600元/年 |
| 预科班 | 本一 | 5500元/年 |
| 人工智能 | 本一 | 70000元/年 |
| 广播电视编导 | 本一 | 15400元/年 |
| 地质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地球物理学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地质学类 | 本一 | 6600元/年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本一 | 6600元/年 |
| 土地资源管理 | 本一 | 5500元/年 |
| 土地整治工程 | 本一 | 6600元/年 |
| 思想政治教育 | 本一 | 5500元/年 |
| 法学 | 本一 | 5500元/年 |
| 公共管理类 | 本一 | 5500元/年 |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一 | 5500元/年 |
| 英语 | 本一 | 5500元/年 |
| 日语 | 本一 | 5500元/年 |
| 数据来自新高考网志愿填报平台:快志愿 | ||
2、住宿费标准:
长安大学住宿费收费定价由学校依据陕西省教委发布的收费标准自主确定,请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3、资助政策:
我校认真执行国家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等。
长安大学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矢志原始创新,构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大服务、大贡献”六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年度科研经费突破9.6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课题42项。近年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23项。年度授权专利1000余项。先后攻克了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成套科学技术难题,研发了黄土滑坡及大型崩塌临灾预警系统,解决了地铁建设中的地裂缝风险防治问题。新时代,学校积极布局“智慧+”“绿色+”“大数据+”等学科交叉战略,旨在改造传统、升级产业、赢得未来。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