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招生,是以综合素质为主,综合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对入选考生进行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综合评价招生和普通高考招生最大的区别在于:高考成绩不再是选拔的唯一标准!不再是一考定终身!
高考,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而高校招生的方式也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除了高考统考,其实还有多种特殊类型招生方式,比如:保送生、定向生、中外合作办学、自主招生、专项招生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等。高等教育招生的多元化,正在渐渐改变着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格局。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综合评价这个招生方式,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呢?和普通高考有什么区别?让我们去简单了解一下。
什么是综合评价招生?
高校综合综价招生,简称“综招、综”,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从2015年开始实行,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这一招生录取方式。
综合评价招生,以综合素质为主,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对入选考生进行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中多次提及要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新高考、综合评价等招生模式考察的一个维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新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中的重要参考。
高校进行录取时,按照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绝大多数高校按照“631”模式(或者类似比例)进行,即高考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占综合成绩的60%,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笔试和面试),高中学业成绩占10%(综合素质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7%)。
一般来说,大多数高校的综合评价录取计划不超过本校年度本科第一批招生计划总数的5%。
综合评价招生和普通高考有什么区别
1、能报考的院校范围、数量不同
高考是各大院校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所以基本每所大学都有一定的高考招生计划名额,而综合评价招生目前作为辅助招生方式,只有部分高校实施,并且这些院校大部分只对指定省份招生录取。
但综合评价实施院校及区域在不断壮大,不仅包括重点院校和中外合作院校,省属高校也有招生计划。并且在同一省份的综合评价招生中,高校层次分布较广,能够覆盖优等生和中等生。
有些学校虽然同时进行统考招生和综合评价,但是两个招生的专业并不相同。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小语种等部分专业,只在综合评价批次招生,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去北外学小语种,只能通过报考综合评价。
2、招生要求不同
普通高考,需要考生符合高考报名条件,且高考分数及选科专业能达到各校招生要求,基本上都能录取到所报考的院校。
而综合评价招生主要综合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等,按照一定比例计算考生综合分数,择优录取。
尽管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的结果上仍然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是对于通过综评院校校测的考生而言,高考成绩不再是决定成败的唯一标准。
综评能充分考虑考生的禀赋差异、环境差异,对考生是否具备某一专业领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方位的判断,帮助考生找到自己最为擅长的专业领域,提升招生的精准性。
3、考试范围不同
普通高考考试范围是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的,考试内容考为生所学的几门科目。
而综合评价招生由招生院校在高考后组织校测,有的院校校测形式为面试,有的院校则为笔试+面试。考核内容涉及面广而杂。
4、录取模式不同
以江苏省为例,普通高考考生结束考试后,省考试院会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规则进行投档,将省控线上的考生,分科类,按照历史等科目类、物理等科目类,由总分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的1-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而被综合评价招生A类高校确定为入选范围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将根据高校提供的入选考生名单和考生在5月底确认的志愿及顺序进行投档,由高校根据公布的录取规则决定是否录取以及录取的专业。A类高校的投档录取安排在“强基计划”录取后、本科提前批次投档前完成。
被综合评价招生B类高校确定为入选范围的考生,省教育考试院将根据考生所填志愿投档,由高校根据公布的录取规则择优录取。B类高校的投档录取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后、本科批次投档前完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