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大类招生是什么意思?利与弊分析

2024-07-15 15:51:30

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

注:大类招生可以避免选择盲目性、减轻报考压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但部分高校实行大类专业招生,都是把冷门和热门专业混搭在一起,容易分流到不理想专业,存在分流专业学不懂、挂科的现象。

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开始推行专业“大类招生”的录取和培养模式,尤其是在很多双一流高校中,那么大类招生是什么?大类招生又有哪些模式?考生报考时要注意什么?

一、什么是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全称应该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考生填报志愿时,可以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志愿。

考生通过大类招生被录取之后,在本科阶段前两年(有的是一年)统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再根据学校要求、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所含专业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

2001年北京大学启动“元培计划”,被认为是“大类招生”本土化探索的开端。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名校纷纷跟进。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实行大类招生改革的高校占比超过80%。

例:某校招生专业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四个专业统一以电子信息类招生,考生若想要填报其中某一个专业,填报时候只需要填上电子信息类即可。

二、大类招生的三种模式

1、按学科招生

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等大二或大三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

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3、按“实验班”、“试验班”等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三、大类招生的优势和弊端

1、大类招生的优势

原本是高校希望能够给学生更多时间了解大学专业,让学生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为学生创造学习理想专业的机会。大类招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选择盲目性

按大类招生有利于学生克服志愿填报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获得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多数学生对大学的专业了解不多,志愿填报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大类招生可以让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前一两年时间内深入了解各专业,明确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发展潜力,进一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2)减轻报考压力

大类招生作为一个整体,增加了招生计划,有利于减轻同学专业报考的压力。如果分开招生,某个专业的招生计划若只有1-2人,很多同学往往不敢填报,但当集合多个专业的大类招生计划增加到5-10人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同学的专业需求,高校在安排专业计划时也获得更大的空间。

3)培养复合型人才

大类招生结合大类培养以及通识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选择,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同学将来走入社会之后综合能力的展现。

2、大类招生的弊端

但同时,部分高校实行大类专业招生,都是把冷门和热门专业混搭在一起,以提高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暴露了大类招生以下的弊端:

1)优势专业和劣势专业共存,分流到不理想专业

大学喜欢将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放在一起,或者将优势专业和弱势专业放在一个大类中“打包录取”,学生在专业分流时容易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欢的冷门或弱势专业。

比如有的计算机类既包含电子信息类、航空航天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又包括比较冷门的材料类专业,这种大类招生学生和家长报考时一定要慎重。

2)分流专业学不懂、挂科

部分大类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要求不细致,会导致学生大学分流之后可能出现自己虽然符合选科要求、但是会出现专业课听不懂、无法顺利毕业情况。

相关推荐:

专业清和分数清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退档什么意思?原因有什么

984.5什么意思?指的是哪所高校

平行志愿是什么意思?高考平行志愿解读(举例说明)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