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高职院校(I类)排行榜最新排名第5位,位列江苏省内高职院校排名第2名,为中国顶尖高职院校。
国内排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之前的高校是: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I类全国第4名),排在之后的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I类全国第6名);在江苏省内位居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之前的高校是:无锡职业技术学院(I类省内第1名),排在之后的高校是: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I类省内第3名)。
2025年“校友会”、“金平果”、“软科”、“快志愿”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职院校排行榜。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大学排名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校友会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全国高职院校排名(I类)第5位。
年份 | 全国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
2025 | 5(I类)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 中国顶尖高职院校 |
2024 | 9(I类)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 中国顶尖高职院校 |
注:以上参考的为校友会排名数据,校友会将中国高职院校按照优势学科进行了分类,Ⅰ类院校为以工学门类学科专业为优势的高职院校,Ⅱ类院校为以理学及人文社科门类学科专业为优势的高职院校,Ⅲ类院校为以艺术、体育、经济、管理、农学、教育学、医学等门类学科专业为优势的高职院校。
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金平果版)
按金平果公布的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数据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19位。
年份 | 全国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4 | 19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 理工 |
2023 | 22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 理工 |
2022 | 24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 理工 |
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江苏省内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排名仅次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2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所在地 | 性质 | 全国排名 |
---|---|---|---|---|---|
1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顶尖高职院校 | 无锡市 | 公办 | 3(I类) |
2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顶尖高职院校 | 常州市 | 公办 | 5(I类) |
3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顶尖高职院校 | 南京市 | 公办 | 6(I类) |
4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中国顶尖高职院校 | 常州市 | 公办 | 14(I类) |
注:省内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会2025中国高职院校排名榜 |
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家、江苏唯一的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信部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教育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牵头单位、中国软件产教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执行秘书处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三角地区软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江苏省首批高职扩招试点院校。
学校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的“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需求。现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骨干专业7个、实训基地8个、精品课程9门、资源共享课程3门、优秀教学团队4个(含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全国模范教师1名、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全国技术能手1名、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牵头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全国性职教集团1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3个,并建有省品牌专业3个、省骨干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重点专业群4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实训基地9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和培育基地2个,省教学名师5名,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