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网

安徽医药类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

2025-02-26 15:46:16

安徽医药类大学有哪些?排名怎么样?

安徽医药类大学一共11所,其中安徽最好的医药类大学排名依次是:安徽医科大学(排名第1)、安徽中医药大学(排名第2)、蚌埠医科大学(排名第3)、皖南医学院(排名第4)、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排名第5)。

安徽医药类大学有哪些(2025最新排名榜)

以下为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新高考网)将这些院校在本省(安徽省)的最低录取分进行排序,得出的安徽医药类大学排行榜,供2025年考生参考!

1、安徽医药类一本二本院校排名榜一览表(附2024物理类录取分数线)

排名学校名称类型2024最低分级别性质办学层次
1安徽医科大学医药629本科公办省重点,保研
2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药587本科公办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3蚌埠医科大学医药575本科公办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4皖南医学院医药509本科公办省属
5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药486本科民办

2、安徽医药类大专院校排名榜一览表(附2024物理类录取分数线)

排名学校名称类型2024最低分级别性质办学层次
1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药464专科公办省属
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441专科公办省属
3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药410专科公办省属
4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医药373专科公办省属
5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医药306专科民办
6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医药235专科公办省属

安徽医药类大学简介:

1.安徽医科大学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8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践行“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五万余名高等医学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同志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68万人,其中本科生18415人,硕士研究生7311人,博士研究生740人,留学生307人。学校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当前学校共有48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等5个专业门类。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9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中药学、护理、医学技术、电子信息、应用心理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心理与脑科学获批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立项建设。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材料科学、化学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195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获批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2023年,列入安徽省“双一流”创建重点高校。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博士授权单位、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个,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8项、一等奖27项。学校获国家级A类赛事一等奖8项,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等荣誉称号。近5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4%。

3.蚌埠医科大学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以及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

66年来,学校大力弘扬“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精诚为医、团结奉献”的蚌医精神,秉承“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传承上二医优良传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凝练出“固本守教、教授施教、传帮带学、反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出15万余名优秀医药卫生人才,其中既有以刘德培、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范先群等5名院士为代表的医学领军人才,也有以教育部长江学者卢洪洲、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卜军等为代表的杰出中青年学者和医学管理人才,以及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刘晓林为代表的大批基层优秀医务工作者,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安徽的大学排名2025最新排名榜(127所)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