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科技学院全国最新排名第247位,位列河南省内大学排名第12名,为区域高水平大学。
国内排在河南科技学院之前的高校是:吉林财经大学(全国第247名),排在之后的是:广西中医药大学(全国第247名);在河南省内位居河南科技学院之前的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省内第11名),排在之后的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省内第12名)。
2025年“软科”、“校友会”、“武书连”、“Qs”、“U.S.News”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校排行榜。河南科技学院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河南科技学院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 河南科技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河南科技学院2025年全国排名第247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5 | 247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 新乡市 | 师范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024 | 251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 新乡市 | 师范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023 | 263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 新乡市 | 师范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2. 河南科技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河南科技学院2024年全国排名第33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4 | 339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 新乡市 | 师范 |
2023 | 342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 新乡市 | 师范 |
2022 | 332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 新乡市 | 师范 |
3. 河南科技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US.N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河南科技学院2023年全国排名第315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3 | 315 | 河南科技学院 | 河南 新乡市 | 师范 |
二:河南科技学院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河南科技学院在河南省内高校排名仅次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排名第12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所在地 | 性质 | 全国排名 |
---|---|---|---|---|---|
9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郑州市 | 公办 | 202 |
10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郑州市 | 公办 | 230 |
11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郑州市 | 公办 | 238 |
12 | 河南科技学院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新乡市 | 公办 | 247 |
13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区域一流大学 | 郑州市 | 公办 | 252 |
14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区域一流大学 | 郑州市 | 公办 | 266 |
15 | 中原工学院 | 区域高水平大学 | 郑州市 | 公办 | 288 |
注:省内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排名榜 |
三:河南科技学院简介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39年 | 博士点数量 | - |
硕士点数量 | 12 | 学校类型 | 公办 |
所在城市 | 河南 新乡市 | 办学层次 | 省属 |
学校赓续红色血脉,坚守教育初心,扎根中原沃土,形成了“源于农、兴于农、发展于农、服务于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新乡市,占地面积2021亩,校舍面积近79万平方米。建校80余年来,学科专业已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5个教学单位,7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9万余人。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36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6个。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等15个,河南省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等38个,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及产业学院3个。学校是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高校,作物学学科、园艺学学科群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高端智能起重装备学科群是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重点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学校是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单位,建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猪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农业农村部传统特色肉制品加工技术科研试验基地、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杂交小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8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教学团队、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54个,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河南省“五区一群”等重大战略,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引领,注重产教融合,主动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2019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显示我校技术转让收入在全国高校排名47位。2020年,小麦品种“百农207”和“百农4199”分别位居全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和第三。2023年,我校入选农业农村部小麦主导品种2个、植保类主推技术1项,实现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双入选的突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