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入围国家创新人才储备100强的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其中清华、北京、上交大居榜单前3名,是我国高校创新人才数量最多的大学,分别达211人、172人、147人。
2024高校创新人才储备百强排名榜前十名: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北京大学(第2名)、上海交通大学(第3名)、复旦大学(第4名)、浙江大学(第5名)、西安交通大学(第6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7名)、同济大学(第8名)、武汉大学(第9名)、中南大学(第10名)。
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的根基。高校,作为创新人才的孵化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担,是我国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不少高校成为了培养和输送优秀青年学者的摇篮。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高校创新人才储备百强名单,看一看你所在的大学排名多少?
2024高校创新人才储备百强排名(最新)
近5届“博新计划”与“青托工程”获选人员所在高校统计 | |||||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层次 | 博新 计划 | 青托 工程 | 总计 |
1 | 清华大学 | 双一流 | 133 | 78 | 211 |
2 | 北京大学 | 双一流 | 120 | 52 | 172 |
3 | 上海交通大学 | 双一流 | 93 | 54 | 147 |
4 | 复旦大学 | 双一流 | 103 | 19 | 122 |
5 | 浙江大学 | 双一流 | 69 | 40 | 109 |
6 | 西安交通大学 | 双一流 | 63 | 30 | 93 |
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双一流 | 64 | 13 | 77 |
8 | 同济大学 | 双一流 | 47 | 30 | 77 |
9 | 武汉大学 | 双一流 | 46 | 27 | 73 |
10 | 中南大学 | 双一流 | 27 | 46 | 73 |
11 | 华中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31 | 41 | 72 |
12 | 北京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25 | 47 | 72 |
13 | 中山大学 | 双一流 | 50 | 16 | 66 |
14 | 东南大学 | 双一流 | 22 | 37 | 59 |
15 | 四川大学 | 双一流 | 34 | 24 | 58 |
16 | 中国农业大学 | 双一流 | 30 | 23 | 53 |
17 | 山东大学 | 双一流 | 25 | 28 | 53 |
18 | 天津大学 | 双一流 | 20 | 32 | 52 |
19 | 湖南大学 | 双一流 | 33 | 16 | 49 |
20 | 南京大学 | 双一流 | 28 | 19 | 47 |
21 | 电子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27 | 19 | 46 |
22 | 吉林大学 | 双一流 | 23 | 15 | 38 |
23 | 大连理工大学 | 双一流 | 17 | 21 | 38 |
24 | 华东理工大学 | 双一流 | 25 | 12 | 37 |
25 | 东北大学 | 双一流 | 9 | 24 | 33 |
2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12 | 20 | 32 |
27 | 重庆大学 | 双一流 | 10 | 19 | 29 |
28 | 北京邮电大学 | 双一流 | 5 | 23 | 28 |
29 | 郑州大学 | 双一流 | 16 | 11 | 27 |
30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双一流 | 10 | 17 | 27 |
31 | 苏州大学 | 双一流 | 15 | 10 | 25 |
32 | 西南交通大学 | 双一流 | 6 | 19 | 25 |
33 | 厦门大学 | 双一流 | 22 | 2 | 24 |
34 | 北京工业大学 | 双一流 | 11 | 13 | 24 |
35 | 武汉理工大学 | 双一流 | 4 | 19 | 23 |
36 | 北京师范大学 | 双一流 | 15 | 7 | 22 |
37 | 华南理工大学 | 双一流 | 10 | 12 | 22 |
38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双一流 | 15 | 6 | 21 |
39 | 南开大学 | 双一流 | 8 | 1 | 21 |
40 | 首都医科大学 | \ | 4 | 17 | 21 |
41 | 江南大学 | 双一流 | 10 | 10 | 20 |
42 | 南京农业大学 | 双一流 | 10 | 10 | 20 |
43 | 北京交通大学 | 双一流 | 5 | 15 | 20 |
44 | 中国矿业大学 | 双一流 | 3 | 16 | 19 |
45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双一流 | 13 | 5 | 18 |
46 | 华中农业大学 | 双一流 | 11 | 7 | 18 |
47 | 暨南大学 | 双一流 | 8 | 9 | 17 |
48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双一流 | 10 | 6 | 16 |
49 | 河海大学 | 双一流 | 7 | 9 | 16 |
50 | 南方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5 | 11 | 16 |
51 | 华东师范大学 | 双一流 | 10 | 5 | 15 |
52 | 深圳大学 | \ | 8 | 7 | 15 |
53 | 北京林业大学 | 双一流 | 7 | 8 | 15 |
54 | 华北电力大学 | 双一流 | 3 | 12 | 15 |
55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双一流 | 6 | 8 | 14 |
56 | 东华大学 | 双一流 | 2 | 11 | 13 |
57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双一流 | 2 | 11 | 13 |
5 | 南方医科大学 | \ | 8 | 4 | 12 |
59 | 北京化工大学 | 双一流 | 5 | 7 | 12 |
60 | 上海大学 | 双一流 | 2 | 10 | 12 |
6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双一流 | 2 | 10 | 12 |
62 | 大连海事大学 | 双一流 | 1 | 11 | 12 |
63 | 昆明理工大学 | \ | 1 | 11 | 12 |
64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7 | 2 | 9 |
65 | 广东工业大学 | \ | 3 | 6 | 9 |
66 | 太原理工大学 | 双一流 | 1 | 8 | 9 |
67 | 西湖大学 | \ | 8 | 8 | |
68 | 兰州大学 | 双一流 | 5 | 3 | 8 |
69 | 广州医科大学 | 双一流 | 4 | 4 | 8 |
70 | 中国海洋大学 | 双一流 | 4 | 4 | 8 |
71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 | 8 | 8 | |
72 | 华南师范大学 | 双一流 | 6 | 1 | 7 |
73 | 天津医科大学 | 双一流 | 4 | 3 | 7 |
74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双一流 | 3 | 4 | 7 |
75 | 中国药科大学 | 双一流 | 3 | 4 | 7 |
76 | 东北林业大学 | 双一流 | 7 | 7 | |
77 | 南昌大学 | 双一流 | 3 | 3 | 6 |
78 | 陕西师范大学 | 双一流 | 3 | 3 | 6 |
79 | 西南大学 | 双一流 | 2 | 4 | 6 |
80 | 福州大学 | 双一流 | 1 | 5 | 6 |
81 | 海南大学 | 双一流 | 1 | 5 | 6 |
82 | 西北大学 | 双一流 | 1 | 5 | 6 |
83 | 广西大学 | 双一流 | 6 | 6 | |
84 | 江苏科技大学 | \ | 6 | 6 | |
85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双一流 | 2 | 3 | 5 |
86 | 西安科技大学 | \ | 2 | 3 | 5 |
87 | 燕山大学 | \ | 2 | 3 | 5 |
88 | 长安大学 | 双一流 | 2 | 3 | 5 |
89 | 南京师范大学 | 双一流 | 1 | 4 | 5 |
90 | 扬州大学 | \ | 1 | 4 | 5 |
91 | 中国人民大学 | 双一流 | 1 | 4 | 5 |
92 | 合肥工业大学 | 双一流 | 5 | 5 | |
93 | 江苏大学 | \ | 5 | 5 | |
94 | 南京林业大学 | 双一流 | 5 | 5 | |
95 | 山东科技大学 | \ | 5 | 5 | |
96 | 天津工业大学 | 双一流 | 5 | 5 | |
97 | 武汉科技大学 | \ | 5 | 5 |
在这份榜单中,共计97所高校进入榜单,上榜高校既包括我国顶尖高校的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也包括各省份区域重点大学的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
统计发现,从近5届“博新计划”与“青托工程”的获选人数来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名列前茅,获选人数均在100位以上。(2022、2023年博新计划名单未公布军队、国防科工等系统人员,因此工信部直属7所高校和军事类高校不纳入统计)
非“双一流”高校中,人数靠前的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21人)、深圳大学(15人)、南方医科大学(12人)、昆明理工大学(12人)等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居第6名
西安交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同出一脉,由老交通大学1957年分设而成,在2000年的高校合并浪潮中,原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目前,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9个,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工商管理等;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8个,包括力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
在这份榜单中,西安交通大学以拥有93名创新人才,其中博新计划63人、青托工程30人,居我国高校第6名,仅次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几所高校。
中南大学进入前10
中南大学,是一所正式命名时间较短的一所985工程大学,由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中南工业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其中湖南医科大学的前身为我国创办时间最早的西医高等学校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中南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952年的中南矿冶学院,享有中国“矿冶黄埔”之称;长沙铁道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有中国土木工程“三驾马车”之美誉。
此外,居榜单前列的高校还有郑州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是考生报考的优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