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全国高职院校(I类)排行榜最新排名第174位,位列山东省内高职院校排名第16名,为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国内排在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之前的高校是: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I类全国第173名),排在之后的是:漯河职业技术学院(I类全国第175名);在山东省内位居东营科技职业学院之前的高校是:山东海事职业学院(I类省内第15名),排在之后的高校是:枣庄职业学院(I类省内第17名)。
2025年“校友会”、“金平果”、“软科”、“快志愿”等多家国内外高等教育评价机构发布了最新国内高职院校排行榜。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属于什么档次,在全国排名第几名?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各大机构公布的大学排名详细数据,欢迎参考!
一:历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全国排行榜(近三年)
1.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校友会版)
按校友会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看,东营科技职业学院2025年全国高职院校排名(I类)第174位。
年份 | 全国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
2025 | 174(I类)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 山东 | 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
2024 | 179(I类)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 山东 | 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
注:以上参考的为校友会排名数据,校友会将中国高职院校按照优势学科进行了分类,Ⅰ类院校为以工学门类学科专业为优势的高职院校,Ⅱ类院校为以理学及人文社科门类学科专业为优势的高职院校,Ⅲ类院校为以艺术、体育、经济、管理、农学、教育学、医学等门类学科专业为优势的高职院校。
2.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全国排名一览表(金平果版)
按金平果公布的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数据看,东营科技职业学院2022年全国排名第999位。
年份 | 全国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
2022 | 999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 山东 | 综合 |
二: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山东省内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排名仅次于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排名第16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所在地 | 性质 | 全国排名 |
---|---|---|---|---|---|
14 |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 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 泰安市 | 公办 | 155(I类) |
15 |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 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 潍坊市 | 民办 | 158(I类) |
16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 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 东营市 | 民办 | 174(I类) |
17 | 枣庄职业学院 | 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 枣庄市 | 公办 | 196(I类) |
18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 济南市 | 公办 | 236(I类) |
注:省内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会2025中国高职院校排名榜 |
三: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简介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创建于1985年,是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山东省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山东最佳品牌影响力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厚德尚能 服务经济 引领社会”的办学宗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华泰集团、齐成控股、威玛装备3家企业成功获批山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二是突出服务本地导向,2022届毕业生在齐成、华泰、威玛等本地企业实习率上升到了76.33%,留用率上升到了40.86%,为地方企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三是坚持育训并举,依托良好办学条件以及全国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等资质,积极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服务,与县直部门单位分别共建了网格学院、农民合作社学院、巾帼学院、退役军人学院、乐安工匠学院、消防培训中心、研学中心等教育培训中心,先进经验做法被省政法委、省妇联等上级部门推广。另外,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政策,三年时间招收培养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素质农民、在职企业员工等人员1023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函授教育资质,培养工程造价、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函授学历学生923人。四是助推地方产业技术创新,引进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广饶化工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广饶橡胶工业研究院、中国晶体协会等科研院所,引进千人计划专家、北京大学孙俊良教授等一批领军人才,转化落地“双动力智能硫化机”等一批成果项目。五是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依托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定期举办创业报告会、创业沙龙等活动,自2016年成立以来,创业中心累计入驻初创企业180余家,带动创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孵化成功迁出企业10家,中心先后获评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六是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县域办学优势,主动对接开展农业农村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培养现代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打造电商直播孵化基地,构建了“学院+基地+企业+农特”的电商支农帮扶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