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综合类大学有哪些?排名怎么样?
安徽综合类大学一共26所,其中安徽最好的综合类大学排名依次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第1)、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排名第2)、安徽大学(排名第3)、安徽科技学院(排名第4)、淮北师范大学(排名第5)。
以下为志愿模拟填报平台(新高考网)将这些院校在本省(安徽省)的最低录取分进行排序,得出的安徽综合类大学排行榜,供2025年考生参考!
1、安徽综合类一本二本院校排名榜一览表(附2024物理类录取分数线)
排名 | 学校名称 | 类型 | 2024最低分 | 级别 | 性质 | 办学层次 |
---|---|---|---|---|---|---|
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综合 | 680 | 本科 | 公办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C9,101计划 |
2 |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 综合 | 617 | 本科 | 公办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 |
3 | 安徽大学 | 综合 | 603 | 本科 | 公办 | 211,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4 | 安徽科技学院 | 综合 | 526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5 | 淮北师范大学 | 综合 | 525 | 本科 | 公办 | 省重点,研究生院 |
6 | 滁州学院 | 综合 | 515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7 | 皖西学院 | 综合 | 515 | 本科 | 公办 | 省重点 |
8 | 巢湖学院 | 综合 | 514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9 | 池州学院 | 综合 | 505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10 | 宿州学院 | 综合 | 503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11 | 黄山学院 | 综合 | 494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12 | 亳州学院 | 综合 | 489 | 本科 | 公办 | 省属 |
2、安徽综合类大专院校排名榜一览表(附2024物理类录取分数线)
排名 | 学校名称 | 类型 | 2024最低分 | 级别 | 性质 | 办学层次 |
---|---|---|---|---|---|---|
1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33 | 专科 | 公办 | |
2 |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414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3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387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4 | 淮南联合大学 | 综合 | 342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5 |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342 | 专科 | 公办 | |
6 |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 综合 | 326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7 | 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 综合 | 324 | 专科 | 民办 | |
8 |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 | 综合 | 311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9 |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309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10 |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 综合 | 282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11 | 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 综合 | 277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12 |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 综合 | 219 | 专科 | 公办 | 省属 |
13 | 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 综合 | 0 | 专科 | 民办 | |
14 | 安徽旅游职业学院 | 综合 | 0 | 专科 | 民办 | 省属 |
安徽综合类大学简介: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理工科大学。学校现有32个学院,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2017年9月和2022年2月,学校两度入选全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建校65年来,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开创了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新模式。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首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按两个代码,面向全国一本线以上招生,学生完成学业后,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同一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同一学士学位证书。
宣城校区办学以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已任,坚持标准、坚持质量、坚持特色,已取得显著成效。宣城校区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努力为大学生的“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宣城校区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创建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宣城校区积极组织参与大学生科技竞赛,近3年来,宣城校区学子在50多个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及以上证书280余项,其中: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国际级奖78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奖37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16项。此外,还获得600多个省级学科竞赛奖项,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办学十多年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宣城校区办学平稳有序,学生质量可靠,社会影响扩大,2021届、2022届、2023届三届毕业生就业和升学情况良好,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5%,其中升学率超过33%。
3.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与滁州市共建安徽大学滁州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10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10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10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近120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9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等5个英才班;聚焦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安徽首位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猜你喜欢: